大魏户部已经宣布银币正式投入使用了,一枚银币等于一千枚铜币,制作精良,魏皇的头像栩栩如生,每一枚银币上还有编号。
想要仿制的可能性太低了,有人评估过,单单是这工艺就值一贯钱。
这时市面上流出了一道风声:我们可以收藏银币啊!尤其是这些小字号的银币,以后肯定会翻倍。
还有那些特殊编号的银币,比如888、666、999,吉祥号码的银币更具有收藏价值。
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官府放出来的银币立刻被人抢购一空。
这当然是杨凌放出来的风声。
东瀛的银矿够大魏用几百年,福州在加班加点铸银币,而且京城也要建立铸币司。
银币还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吗?
银币不同于那些劣质钱,也不同于铁钱,银币本身就有价值,根本不用担心引起通货膨胀。
户部尚书黄光生惊呆了,那一车车的铜钱被拉进了国库,这么多的钱,明年还缺钱吗?
肯定够用了啊。
杨凌果然恐怖如斯,只是想要模仿也模仿不来,这工艺防伪技术性太强了。
那些番邦的猢狲们看到制作精美的银币,彻底被震撼了,这要带回去绝对会有大用啊。
可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铜钱,想要兑换铜币就只能赶紧变现。
而且户部还流传出了一个风声,银币的储备并不高,因为大魏的银矿供应不足。
使团还有一个功能是商队,从本国携带大量的货物,因为是使团还能避免掏税。
这个弊端早就知道,但是你没有办法啊,每年就这一套,还能硬来吗?
于是这些使团纷纷抛售手里的货物换取钱去兑换银币,为了尽快托收,还压低了价格。
京城各家的商行早就得到了杨凌的知会,一看低于市场价,有多少收多少,反正不会亏本。
明年想要这么好的机会可找不到了。
一家家商行背后的权贵都欠了杨凌一个人情,不大不小。
使团低价抛售货物,然后去兑换银币,因为户部那里兑换银币需要排队,需要预约,使团们还差点打起来。
要不是段志天让京兆府的衙役们盯得紧,不管谁闹事先送到大狱里过年再说,这才震慑住了这些人。
就连高启盛都没有抗住,他也抛售了货物去兑换银币。
龙胤炎被杨凌的手笔惊呆了,粗略算了一下,这段时间至少兑换了数百万枚银币啊。
国库里增加了多少收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