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很快便在应天府扎了根了。
儿子每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熟读四书五经。
几乎是市面上能看到的,能买到的书,他都读了个遍。
并且倒背如流。
这一次科举,不说能考得多好把。
最起码,拿下举人,势在必得!
不过,古代的考试,和现在完全不同。
古代很少有应试教育。
也就是说,任何题目,其实都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
更多的,是考考生们自己的思维想法。
你要是个小镇做题家,每天只知道死记硬背,那科举多半过不去。
这也是为什么,王成冕的儿子,自幼读书,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可依旧落榜好几次的原因。
因为科举考试,可不单单考你在书上背下来的那些东西。
很多题目,都是关于国策之类的。
要求你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答。
至于答案是什么,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关键就在于,考官们的主观看法。
如果考官认为你答得好,那你就能入榜。
当然了,考官也不止一个人。
你的答案,得让所有考官们都认同才可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