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向东说完,樊勇立刻反驳,道:“杜文丽失踪时也有可能是被人麻醉,或是吃安眠药。如今没有证据,谁说得清楚?”
葛向东道:“没有证据,你就不能臆断。”
樊勇道:“不是臆断,这是案情分析。朱支说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田甜终于不耐烦了,道:“你们别做杠精,杠来杠去,把我的脑袋都弄晕了。你们好久没有一起出现在专案组,今天怎么联袂出席?”
葛向东道:“前阵子我和樊傻儿被抽到黄卫专案组。黄卫案破了,我们自然就要回归105专案组。以前是我和樊傻儿主要负责丁丽案、章红案和赵冰如案,大利和你主要负责蒋昌盛、王涛案。你们不仅把蒋案和王案一起破了,还顺带破了赵冰如案,我和樊傻儿面上无光。”
朱林站在屋外听了几分钟,这时接话道:“面上无光就得想办法把脸面争回来,我刚才被关局叫到办公室,关局又在询问丁丽案。我们破了石秋阳系列杀人案,丁晨光心里更着急。他只要遇到市委赵书记,就要谈女儿的事,关局压力大得很。葛朗台和樊傻儿继续深挖丁丽案,侯大利和田甜盯紧章红案,两个小组每周通报一次进展,让大家心里有数。”
杨帆案几乎没有任何线索,105专案组很有默契没有将杨帆案纳入侦办重点。侯大利对此也无异议,因为从普通侦查员角度来看,此案事隔八年,毫无线索,没法儿办。
丁丽案的侦查方向仍然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企业恶性竞争,前期摸到一些线索,但是没有关键突破。
朱林对章红案的看法居然与樊勇出奇一致,道:“樊傻儿是在和葛朗台抬杠,估计抬杠时也没有太过脑子,纯粹是直觉。其实直觉很重要,我们在侦办看上去没什么因果关系的疑难案子时,往往要用到直觉。人类原始社会时期,还没有推理和归纳能力,只能依靠感官和非语言的直觉分辨危险。这个本能是和意识推理并行的一种能力,通俗地讲,侦查员要把敏锐直觉和缜密逻辑结合起来,才能破大案。丁丽案线索不多,樊傻儿要好好发挥你的直觉。”
朱林正式又郑重的评价反而让樊勇很不好意思,他刚才确实是在抬杠,有意挑葛向东破绽。
侯大利听到这一席话,在头脑中上演章红案、杜文丽案的“影视片段”。他此时采用全能视角,俯视脑中人物。进入脑中情节之后,他脱离现实世界,直到田甜推了肩膀,才从自我世界中跳出来,道:“朱支、老葛、老樊走了?”
“他们去丁晨光公司了。”
“老樊说得很有道理。杜文丽、章红有很多共同点,漂亮,身材好,凶手就是盯着类似的人。”侯大利目光骤然收紧,刚才提到的“漂亮、身材好”的条件,杨帆完全符合这个条件,从漂亮程度上还超过了杜文丽和章红。
田甜点头道:“从犯罪心理学上讲,这就是合意性,被害人符合作案人的某项偏好。刚才你说的特征太笼统,我个人觉得这两个受害人除了漂亮和身材好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杜文丽和章红都在舞台上表演,章红是话剧团演员,杜文丽是兼职模特,凶手应该喜欢看现场演出,然后盯上受害者。”
“杨帆跳舞,上舞台;失踪的李晓英是驻唱歌手,也上舞台。这就是相似点。”侯大利握紧拳头,敲了一下桌面。
侦破工作是在黑暗中利用现有条件摸索前进,现有条件越是充足,越能够尽快走出黑暗。有时光明就在前方,只是被幕帘挡住,前行者无法见到光明。今天专案组较为轻松的讨论,无意中拉开了幕帘一角,透出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是杨帆、章红、杜文丽和新失踪的李晓英都有舞台表演经历,如果这几个案子真是一个凶手所为,那么凶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年江州一中的学生。
在四个案子是一个凶手所为的前提下,可以做以下推论——
第一步:李武林、陈雷、王永强、蒋小勇和王忠诚,曾经追求过杨帆,都有嫌疑。
第二步:蒋小勇大学毕业以后就在外地工作,王忠诚近一年不在江州,他们两人与杜文丽和李晓英应该没有关系,基本上可以排除。
第三步:原本具有很大嫌疑的陈雷由于被烧伤,基本上排除杜文丽案和李晓英案的嫌疑。
第四步:嫌疑最大的就是王永强和李武林,而李武林恰恰在杜文丽遇害那几天都在师范围墙小道露过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