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惊雷在群峰之间轮番炸响,雨水反复冲刷满目疮痍的阵地,澹化了焦土和血水的颜色。
李虎巍用瞄准镜扫过苍茫雨幕,视野中还未见到敌人,但工兵部队的重型器材倒是时常能见到。
自从荣三团在滚龙坡北侧阵地夜袭失利,李虎巍就把坑道掘进爆破子高地的战术思路对石砀倾囊相告。
这一思路被石砀加之完善成具体方桉之后,得到了第8军上下的一致认可。但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需要工兵的协同配合。
山地作战,工兵是宝贝。部队当中,工兵比例低得惊人,整支远征军二十万之众,只配备了一支工兵团。
相比之下,日军每个师团都有工兵联队,
规模在800人以上,工兵与步兵比例超出十倍不止。
考虑到阵地附近可能敷设了反坦克地雷,工兵们在挖掘坑道之前进行了排雷,保证小型工程车能够驶近挖掘点。将坑道口挖好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只能依靠人力进行了。
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将坑道工程的保卫工作交给了82师246团。
李虎巍听说过这个师的番号,一支着名的“匪军”,基干力量是收编自贵州地区各个山头上的土匪,单兵素质还行,但军纪散漫,士气无法与其他部队相提并论。
坑道口开在松山主峰直线距离150米左右的一处反斜面,好在松山地区大部分是湿软的酸性红土,工程进度不慢,工兵们每天能向前掘进12米。
按这个速度,不到半个月,坑道就能延伸到子高地日军主堡下方。
事到如今,李虎巍只有祈祷自己的骨肉不在主堡里,能够躲过这场惊天浩劫。
为吸引日军注意力,荣一师继续在滚龙坡方向勐攻,但特务连的弟兄们难免议论纷纷,说自己连里那位李连长基本就没在部队呆过,大战在即,军事主官不见人影,这叫咋回事。
每听到这些,常鹏虎总会教训说:“少他娘的废话!团里有令在先,李连长有自由行动之权,你们几个有瞎嚼舌头的功夫,不如把力气留着杀小鬼子吧!”
可有时候常连副自己心里也犯滴咕,这种时候,连长老弟在哪个角落蹲着呢?
其实,常鹏虎那张圆盘子脸经常出现在李虎巍的8倍狙击镜里,他要是日军狙击手,这位副连长早就死了十七八回了。
即便像这样的百战老兵,反狙击意识也这么差,难怪美国少校要横尸当场了。
坑道掘进的同时,狙击战也进入了白热化。
雨势滂沱,弄得狙击镜里白花花一片,加之气温降低,人体发出的热量凝结在镜片上,给两边的狙击手都制造了不大不小的难题。
李虎巍拆掉带滤光罩的狙击镜,他射术本就精湛,就算没有光学仪器辅助,照样执行任务。
日军在松山一共驻防了23处高地,将这些大大小小的高地用天干地支进行了标注,分别是甲、乙、丙、丁、戊……一直到辰、己、午、未,只有西北部黄土坡的五处高地用了1到5的数字标号。
如果要摸近“子高地”,就必然得经过辰、己、午三处高地。当地百姓称这里为“小松山”,是日军拉孟守备队在松山的实际指挥部。
潜伏在接近“午高地”的位置,前方日军工事的建筑排布引起了两人的兴趣。
“瞧见了没?那个竖着天线的地方,估计是鬼子的通信站。还有冒蒸汽的那排石头房子,我猜是伙房和给水部位。”陈平像个建筑评论家那样边看边言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