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奇寒,还带着腥。
次日清早,荣三团剩余两个营也开到滚龙坡脚下,常鹏虎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身体和精神都近乎崩溃的李虎巍。
回到山脚下的营房睡了整整一天,李虎巍最后一次在梦里见到陈平和六位亡命弟兄,他告诉他们,别再来梦里打扰,他要一门心思报仇。
坚不可摧的滚龙坡阵地落入之手,虽然明知世上没有永不陷落的堡垒,但如此短暂便丢失了本道防御群,阵地指挥官井上要次郎被击毙,还是让金光少左陷入巨大的悲伤。
迅速恶化的战况从松山通过电报传到了龙陵日军113联队指挥部,联队长松井秀治大左立即回电:焚毁军旗,全员做好玉碎的准备!
从明治时代开始,每有一支日军联队级的步、骑兵部队被组建,在位天皇无一例外会向新建联队颁授军旗。
如此一来,旗帜本身被赋予了特殊的皇道力量。
从另一角度来说,军旗既是精神图腾,却也成了野战部队的负累,日军需要专门组建护旗部队,确保军旗的绝对安全。
据说,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时,日军第23师团的两个联队被苏军围困在山头上,两面联队旗有被缴获的危险。日本关东军后续调动了数倍的兵力去解救,耗费大量兵员只是为了两块破布而已。
旗在人在,旗毁人亡。
在各级日军指挥官眼里,军旗永远比血肉之躯重要,那并非只是一块简简单单的布料,而是荣誉与忠诚的象征。
从1888年5月第一批日军部队成军以来,在半个多世纪里,旧日本帝国总共组建了444支步、骑兵联队。这些部队的军魂,被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授予的444面军旗所维系。
令人震惊的是,经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和二战,居然没有一面军旗被对手缴获。
真锅大尉深知松井大左焚旗令的深意,他饱含热泪命令护旗官将军旗奉上。
那是一面由十六道光芒射线构成的旭日旗,全称叫作“陆军御国旗”,旗的边沿有三角紫色流苏装饰,木制烤漆旗杆顶部,有一个三面体的镀金旗冠,绘有象征日本皇族的十六瓣菊花纹。
“烧去旗杆,深埋旗冠,旗帜缠于本官腰际,若我玉碎战死,则随尸焚毁。”真锅大尉满脸的狂热与虔诚,徐徐绑军旗于腰间,“一定记住,旗冠要埋在枝那人绝不可能发现的位置!”
护旗官落泪应允,喏喏离去。
日军帝国陆军第113联队军旗的旗冠究竟埋在何处,后世无数史学家、考古家寻访过战场,均是一无所获,凭空消失于历史的断层。
“终于,要迎来死亡的一刻了吗?对了,你们管这个叫作‘玉碎’。”弗林利索的摩擦枪油,身旁立着忧心忡忡的金光少左。
天空中又响起轰炸机的引擎轰鸣,很快,掌握在日军手中的各个高地又将陷于地动山摇。
“弗林君,你和绫小姐还是坚持不肯食用人肉吗?在我等玉碎之前,二位很可能会提前饿死。”随着炸弹依次落下,脚下的大地发出一阵阵痉挛,金光数着爆炸次数,但密集的爆炸很快打乱了他的计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