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场风波 (1 / 3)

+A -A

        军事上连番失利,让“联合”最高司令官麦克阿色脸面无光。

        老麦将失败归结于政客掣肘,美国不可能赢得一场畏首畏尾的战争。

        他积极要求将战争规模扩大,把战火烧到中国大陆上,建议“放蒋出笼”,支持老蒋反攻大陆。

        美国政府对他的战略思路评价为:如果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那会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的事情可以区分为二:和谁打,怎么打。

        军人管好“怎么打”,至于“和谁打”那是政治家该考虑的事。

        老麦的越俎代疱终于让杜鲁门总统失去了耐心,职务被撸,灰熘熘结束了军事生涯。

        整支“联合”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继任者,原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

        代麦帅而掌兵的李奇微是二战名将,专注于空降作战理论与实践,曾协助策划了1943年在西西里岛的空降作战。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的空降战术,也有他的思想火花。

        1944年9月,李奇微还作为美军第18空降军军长,率部进入德国,算得上足智多谋,功成名就。

        相比老麦帅喜欢坐镇后方遥控指挥,李奇微更强调身先士卒,为帅者要亲临前线,掌握第一手军情资料。

        麦克阿色被扫地出门,并不意味着美利坚的彻底失败,随着李奇微接掌虎符,多次碰壁遇挫的美军变得狡猾凶残起来。

        大战间隙,双方都在调兵遣将。

        法国“外籍兵团”奉调轮换回国,北条绫却没有归队,她被列为“战场失踪人员”。

        在为弗林报仇之前,她决定耐心潜伏在半岛上,静待李念兰最为虚弱一刻的出现。

        大批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老兵重返军营,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建立起家庭,拥有了爱情和事业。

        现在,陌生冰冷的战场,将要埋葬他们的爱情梦和事业梦,以及背后那个更加虚幻的美国梦。

        国内增援半岛的多批志愿军部队,先是第19兵团,再是第3兵团,前后6个军30万生力军也已抵达前线,志愿军总兵力达到空前规模的95万人。

        手头兵多将广,有了本钱的志愿军打算发动一场让对手伤筋动骨的歼灭战。

        战争规模的扩大,本该是让军人兴奋之事,但徐白却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

        在军事沙盘面前,徐白学着当年的温盖特,用指挥棒指指点点:“这里,还有这里,敌人的战术变化很快呀。战线拉得又平又直,营和营、团和团之间配合默契,互为依托,稳扎稳打,决不单兵冒进,咱们的穿插分割战术不像以前那样有用了。”

        李念兰同老聂、嵋猴子一道,小学生似的听他由浅到深分析,越听心里越没底。

        “敌人现在不走大路,最快时间占据山头等制高点……他们最近用的那什么……直升机战术,搞得我们很被动啊。”徐白继续自顾自地分析着。

        聂全才读过清史,马上反应过来:“这不和当年曾国藩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一样嘛,结硬寨,打呆战?”

        “没那么简单,敌人一入夜就主动后撤大概……有30到35公里左右的距离,放咱们的穿插部队进去,天一亮就地空协同,疯狂反扑,狠咬一口,妈的!”他将手中的红铅笔往沙盘里一掷,心里一时半会找不到破解之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猎玫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场风波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