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万棚眼前一亮:“啊呀,老李,你这是一句点透我了,把兔子洞挖到背面,再好的猎人也要犯愁。”
“不,我们是猎人,他们是兔子。”李念兰对打赢这场山地攻防战信心爆棚。
反斜面坑道的意见很快被上级采纳了,工兵部队带来一大批苏联支援过来的先进设备,洞打得深,工事藏在山体内部,有两个通道口连接到表面阵地工事,利用敌人炮击与步兵冲锋之间的时间差,把兵力快速部署到表面阵地上。
坑道顶由厚达35米以上的花岗岩层天然构筑,即便当量最大的炸弹也无法击穿。
住进坑道当天,战士们喜气洋洋搬新居,个个都像新姑爷。
虽然李念兰事先提醒过他们,山体内部条件恶劣,空气不流通,一旦交战,各种物资尤其是饮水会变得奇缺。
“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喝不上水就喝尿呗,怕个啥嘛。”全排士气高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喝不上水就喝尿呗,怕个啥嘛。”全排士气高涨。
“水都么得喝,哪来的尿?老关,多找些空汽油桶来下山取水,作好储存工作。从今天开始,全排限量供应饮水。”李念兰深知缺水的危险,挨渴自不必说,水冷式重机枪全都得哑火。
当年松山上被围的日军水源充足,反倒缺水断粮。
再举例的话,便是孟良崮上缺水败亡的整74师,石质山体,周边无水源,马克沁缺水炸膛。
纵是敌人的前车之鉴,也不可不戒。
排里有几个家在东北的战士,习惯性地把“新家”叫作“石头窝棚”。
李念兰喜欢这种叫法,既贴近,又给人一种安全感,还特别有泥土味儿,听着温馨。
一切安排定当,全排操练的重点也确定下来,就是如何围绕坑道施展战术,包括步兵从坑道到表面阵地的快速机动,表面阵地失守后如何踞守坑道等等。
训练之余,全排自唱自演,把“石头窝棚”变成石头舞台。
东北战士演“二人转”,山东战士快书讲水浒,关万棚的拿手好戏则是苏北小调:“杨柳叶子青啊呐……七打七呀蓬呀呐……”
虽然没多少人能听明白,但大伙都听得尽兴,甭管唱的啥,意境到了就行。
轮到李念兰上台就犯难了,他是个毫无艺术细胞与艺术脓包的人,家乡的云南民歌也唱得不全,唯一的嘴上功夫是模彷动物,学熊、学狼、学鹿惟妙惟肖。
这种略嫌单调的表演一次两次尚属新鲜,久了之后大伙便嚷着让排长出新节目。
他穷极之下,居然想起当年在日军集中营里向日文教师学的和歌,便轻轻吟唱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