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就你这样还想开军舰 (2 / 4)

+A -A

        “就你一个人,重启个几把毛啊。”左路军话非常粗俗,但起往事来却头头是道。

        他军船部的惨淡是历史遗留问题,八十年代之前船厂还行,大国企,大锅饭,工蓉位高,生老病死都有人管着,到了九十年代就不行了,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军费偏低,很多军工研发和生产单位多年没有军品任务,人才流失,技术断层,质量滑坡,江尾造船厂就是个典型。

        “八十年代邓爷爷和撒切尔夫人谈妥了要收回香港,咱们得驻军啊,英国皇家海军在香港有几艘护卫艇,咱们也得用同等级别的炮艇,海军就打算用037改型,咱们厂参与了竞争,也是最后一次挣扎,失败了,从此军船部门一蹶不振。”

        左路军回望这艘猎潜艇,眼神中没有任何感情:“起初船上啥都有,后来厂子效益不好,就把柴油机拆了卖,雷达声呐也拆了返回原厂家,就剩下一个壳子,放在这里雨打风吹的,有人建议拆撩了,但老厂长不同意,这是耻辱柱,得留着。”

        易冷就问是哪位老厂长,是不是秦德昌。

        “是封厂长,秦德昌是后来的,但他也没动这个规矩,就让这艘船一直留在这,还安排人养护,这是个轻松活,也是个苦活,因为见不着人,还不能迟到早退,每都点卯,要不是我当过海军,对这个有感情,我早干不下去了。”

        “左师傅干过海军?”易冷并不奇怪,江尾是出海军的地方,每年征兵,去向基本都是海军,退伍士兵安置在船厂再正常不过了。

        “四年海军,北海舰队。”左路军不无骄傲的道,还拿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来显摆。

        年轻的左路军头戴无檐帽,身穿水兵服,海魂衫大披肩,飘带飞舞,身后是军港和战舰。

        “还是个上士哩。”易冷。

        士兵和士官的军衔一直在改动,左路军当兵那会儿,上士就是士兵中的最高军衔了,而陆军义务兵通常服役三年,海军和空军是四年,也就,左路军是义务兵退伍的。

        “四年下来基本都是上士。”左路军,“我在驱逐舰上当兵,你知道是哪艘舰么?”

        这就是显摆了,易冷刚和准老丈人唠了许多海军的嗑还没凉呢,就很捧哏的接道:“那肯定不是一般的舰,我猜是北海舰队四大金刚之首,舷号101的鞍山号导弹驱逐舰。”

        左路军一拍大腿:“对,我是炮手,驱逐舰上舰炮是真厉害,130的口径,一炮下去,一米厚的混凝土工事都扛不住……”

        老兵通病,爱吹牛,大概左路军一辈子最光辉的岁月就是在鞍山号上当兵的日子,青春飞扬的军港之夜,可比大山沟里的陆军兄弟强多了。

        易冷在这聊了一会,提出参观一下这艘炮艇,左路军做导游,带他溜了一圈,别这位师傅还挺尽职尽责的,船艇上上下下擦的一尘不染,当然这也和海边有关系,风大,灰尘留不住。

        毕竟将近二十年了,该有的锈迹肯定有,艇底还不知道被海水腐蚀成什么样子,易冷溜达了一圈,做出判断,这艘艇起不到任何作用,左路军这个师傅基本上也没啥用处。

        他辞别左路军回去,左师傅问了一句你怎么称呼。

        “我姓黄,军船部现在归我管。”易冷。

        回到黄楼,易冷更加感到冷清,这座楼是七十年代的建筑,墙壁还算厚实,不然在冬季的海边无法保暖,因为长期海风侵蚀,墙壁和线路管道都出现损坏情况,两层楼一共有二十个房间,包括大不同的办公室,会议室,储藏室,甚至还有配备防盗门的财务室,足以放得下一个完备的公司。

        易冷一直没当过大领导,以前出外勤的时候最高担任过行动组长而已,现在忽然给他一座楼,还真有点踌躇满志的感觉。

        再硬的好汉也不能孤军奋战,身为军船部副总,易冷要拉起自己的队伍才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这个大叔不正经","copyright":"番茄 第136章 就你这样还想开军舰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