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昱说道:“有人用这条绳索,反复磨损勒痕,致使勒伤处皮肉磨烂。”
君瑶问:“难道勒死于慎的凶器其实不是绳索,而是另有他物?凶手之所以用绳索磨烂勒痕处的皮肉,是掩盖原本的勒痕。”
明长昱颔首。
因此,赵世祺大有可能是被人陷害的。既然如此,能杀害于慎,并以此陷害赵世祺的人,会是谁?
赵世祺自负为赵家嫡子,平日做事张扬狂妄,仗着背后有权势,得罪过不少人。单说工部,他之下的几个主事郎中,就对他颇有不满。
君瑶定了定神,整理思绪后,缓缓说道:“凶手能轻易杀害于慎,并将他的尸体带到凌云书院库房,一来,他或许熟悉于慎,二来,也熟悉凌云书院。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大致可成为目前调查的对象。”
对凌云书院熟悉的人,自然是书院中的管事人和学生,其次是工部的人。而于慎尚未去工部任职,能与他相熟的人,当然是凌云书院的人。他前往凌云书院当晚,书院中还有祝守恩、陆卓远与罗文华,与宋夫子。但也不能完全确定,除了这些人之外,书院中没有其他人。
君瑶将以上几个人名在腹中滚了一遍,就听明长昱说道:“我查看了吏部近几月空缺官职的候补名单。其中工部司主事一职,有几个人是作为候补的。其中有举人功名的祝守恩,以及于慎,还有一人,是陆卓远。”
君瑶顿时愣了愣。祝守恩与于慎,是过乡试中举之后才到凌云书院入学的,身为寒门学子,他们能读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容易了。到凌云书院来,也是为了提升,若再继续考,争取考个进士也是行的。
但问题就在于,历年来评卷的官员,大多出自世家,寒门中人想继续往上考,成功的几率较小。所以有功名在身的人,都会先去吏部报道,一旦有空缺的职位下来,立刻就去任职。
祝守恩与于慎,在凌云书院已有三年,已是学有所成,遇到空缺职位,当然会优先选择入职。
而陆卓远,在工部任计史已有两年多,从考绩各方面来看,都有擢升的可能。计史为七品,书令史为六品,如果不出多大的意外,他也有可能升职为主事。
几个候补的人选出来的,但最终裁定是谁来做,还需吏部与工部这方共同决定。
而吏部选任的最终结果,是让于慎来替补这主事的空缺。这样的结果,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以常理来看主事空缺之位,首选的人应是陆卓远,其次才是于慎或祝守恩。可这种低品级的小官,在选任时的情况也是难以掌握的。考官不选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如长得不好,名字不好,声音难听,字难看等等。
所以为何最终会选了于慎,只怕吏部的官员自有一套说法。
明长昱将候补名单放在桌案上,轻轻在陆卓远的名字上一点,说道:“于慎衣袖上的石青粉,是一种绘画常用的石青颜料。而陆卓远,则是以绘画著称于凌云书院的。在流杯亭时,他为你我绘了画像,就用到了石青颜料。”
君瑶蹙眉:“难道于慎衣袖上的石青颜料,是在陆卓远处沾上的?”
明长昱不置可否。
衣袖上有石青颜料,也不能说明就是在陆卓远处沾上的。
但假如陆卓远憎恨于慎抢了本属于自己的职位呢?更何况,于慎曾与陆卓远同在书院滞留过。
于是,明长昱立即着人,前去传陆卓远、罗文华与祝守恩三人。
大约半个时辰后,陆卓远与罗文华两人都到了。祝守恩因家在京城外,要晚些来。
君瑶在屏风后,听明长昱询问陆卓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