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安排很中国。
用你,
却不会给你多少利益。
要不是林逸有自己的想法,他才不会接这个事。
“行,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林逸笑着道。
杨区长对眼前这个明事理顾大局的青年很喜欢,“这两天我就组织人核定出口名录,还有样品,政府这边会给你开具工作介绍信,方便你去香港。”
“好,我等领导消息。”
八十年代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原材料、粗加工产品、农产品、轻工轻纺品为主,工业产品和技术性产品只占很少部分,当然,这些产品国家一直在大力组织推销。
但中国重合的企业太多,出口的单子就那些,怎么可能轮到你,比如纺织企业,国内现在每个地市都有纺织厂,都能生产毛巾,可每年毛巾只有1000万条出口额,几家几十家就能吃掉,绝大部分只能看着眼馋。
是国家不让卖吗?
当然不是,
主要是卖不出去,渠道没有打开。
所以领导们才会各出招式,想办法增加出口,这个时期只要是能出口创汇,就是功劳政绩。
就好比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建设经济开发区引进投资一样,各地想发展经济,国家提倡引进外资,就全都一股脑找关系拉投资,外商全都成了香饽饽。
回到汉正街,
林逸依旧觉得很神奇。
只是参加了一个会,一下子就成了华侨友谊贸易公司的副经理,还拿上了工资,出门管报销。
其实最重要的,
是搭上了政府这条线。
原本林逸的想法,是在香港注册公司后,弄一个香港公司雇员身份,然后以香港投资商代表身份,在深圳投资建厂,至于产品他都想好了。
第一个就是建一家墨镜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