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走私,国内也就友谊商店有风衣、牛仔裤、喇叭裤销售,林逸在友谊商店看到过,不过那价格很喜人,风衣七八十块,牛仔裤喇叭裤四五十块,而且是外汇券价格。
普通人哪有可能弄到外汇券,所以如果有人穿着风衣、喇叭裤出门,绝对会成为街上最靓的仔。
当初他也想过卖服装,但因为系统空间太小,最后选择了体积小附加值高的电子表和墨镜。
喇叭裤在老人眼里,是浪荡货,街头混混才穿的衣服,可在某些人眼里,他代表着新潮,时髦,自由,还有反抗精神。
现在喇叭裤价格奇高无比,一条要五六十,是工人一两个月的工资,有些人买不起就自己做,把裤子腿扒开,故意放宽腿部,看上去就有几分喇叭裤的感觉了。
现在汉正街的裁缝铺,每天都有好多过来改裤子的青年男女。
林逸之前就想过在深圳特区,以香港贸易公司名义投资一家服装厂,自己生产后世比较流行的服装,引领时代潮流的同时,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可现在情况有变,他发现利用国内这些工厂的资源,比自己建厂要方便快捷的多。
他的想法很简单。
以香港贸易公司名义,给这些工厂下单,如果香港那边有销路,就弄过去卖,如果没销路就在国内卖。
他相信国内青年会抢着买。
至于如何留在国内,他也已经想好,就以出口积压服装的名义,放在汉正街自己的门店销售。
有个词叫‘出口转内销。’
一般这种商品都会被认为质量好,和外国人穿的一样,说出去就高大上,人们更愿意购买。
80年代,
穿着风衣、喇叭裤、牛仔裤,再戴上墨镜,手里提着一个录音机,是社会自由青年最标志性的模样。
简直就是新潮的代表。
“吕老哥,咱们工厂这些衣服能生产吗?”林逸问道。
吕厂长笑了,”这有什么难的,布匹咱们国内都有,样子就照着这些图上的模仿,师父一两天就能做出样品,只要布料采购过来,一天一两千件不成问题。”
“这样吕老哥,我让香港那边,给咱们工厂下一批定制订单,至于多少到时候看情况。”
“你们呢,就多多生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