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一路进军 (2 / 9)

+A -A

        变强、活下去的目标实现后,晁盖的欲望已经扩展为---活的好,有名声,有地位。

        所以他选择高调起义。并打出“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大旗。

        晁盖率领三百义军,携带十日粮草,用了一天时间抵达石碣村外三里处的一个小土坡扎营。

        小土坡不高,落差只有五十余米,坡度平缓,坡上是茂密的树木。是石碣村的柴林。

        村民生火做饭离不开柴火,所以一般村庄都会习惯性的在村外不远处留一片树林,作为柴火的来源,这也是柴林的由来。

        晁盖义军在这里扎营,一是方便到石碣村河边取水,二是就地取木材构筑一圈防御。

        之所以在这里驻扎,就是在钓鱼。

        目前济州境内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就是驻扎在水泊东岸的团练营。消灭了团练营才真的有资本纵横州内,甚至攻打府城,完成自己的口号、诺言。

        听说团练使黄安扬言要剿灭自己,那不妨等在这里等他们上门。

        晁盖这三百义军就是鱼饵。

        义军所在的位置,距离团练兵营只有50余里,似乎是在明晃晃的说,济州团练使黄安是个蠢货,根本不敢来征讨他们。

        不管黄安内心怎么想,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蠢货,他真的派自己的弟弟团练副使黄全领兵一千来石碣村围剿晁盖了。

        一堆木材放在一起,不会被称为房子。

        一群乌合之众聚在一起,同样也不会被称为军队。

        最近晁盖除了构筑营寨,就是在整训部队。

        晁盖以背巍营为基础,进行扩编,按照6人一伙,12人一什,60人一队,300人一都的编制,由背巍营的队员担任伙长、什长、队长,并由原晁家庄客队队长陈威担任背巍营第二都的都头。

        有了背巍营老兵作为粘合剂,新招募的人员算是勉强成军。

        60名背巍营军士手持长柄朴刀。剩下新加入的兵丁手持一根一丈二尺长的长枪。

        福伯这几天买来的铁质农具,都改造成了铁枪头。

        一柄朴刀用铁三斤,一根铁枪头才用铁八两,从性价比上来说,自然是造长枪最划算了。

        而且,长枪兵最容易训练。什么技战术和阵法,都不需要,只要掌握列队和出枪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天命水浒 第十八章:一路进军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