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整顿后勤 (2 / 5)

+A -A

        程万里这种做了几十年官的人,审时度势最为练达,私人感情有,但也有限的很。

        程婉儿小姐被安排跟随扈三娘一起在独龙镇教书育人,这让三娘大喜过望,每日教训那些熊孩子让她头疼的不行,终于有人来帮助自己,两人迅速成为了闺蜜。

        而此时的董平还一无所知,正跟着俘虏营一块登船前往梁山大寨接受劳改,什么时候他那身傲气打磨完了,再给他一个惊喜。

        收服大将的人心嘛,费点劲,不寒碜。

        第二项安排,就是推广“武装行商令”。

        古语云: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牛是宋代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买卖十分普遍。现在基本保持在7-8贯一头的价格。但牛禁止宰杀,只能自然死亡才能由官方屠宰场地宰杀,发卖。

        而牛皮更是作为战略物资,禁止对民间出售。

        这也就导致了牛肉难买、牛皮难得。

        当然,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有人好奇尝试,越是与普通人无缘,但富贵之家从来不会紧缺。

        牛不允许随意宰杀,难道还不允许某些牛不小心摔死?下水淹死?年纪大老死?想不开撞死?谁又能阻挡这种“不可抗拒力”呢?

        这就导致汤浸牛肉片、通花软牛肠、灯影牛肉丝、西湖牛肉羹等美食在富贵人家宴上不停流传。

        乡村野店,不法之徒,为了招揽生意,也会做一些煨牛腱子肉、五香牛肉干来牟利。而且这牛肉你还不敢保证一定是真的!万一吃到“新鲜黄牛肉”,够你恶心半天的。

        梁山虽然富裕,还没到常吃牛肉的地步,主要是大量收购牛皮。

        武大郎现在是扬眉吐气,京东西路围剿开始时,各路客商凭借着“秋风未动蝉先觉”的敏锐,一些商人开始游离,不愿再跟梁山做生意。

        几家牛皮私商甚至宁可把货物丢下,一文钱不要的先摆脱干系。

        也有一些商人选择赌一把,反而趁机加大与武大郎的交易。

        比如,邢州来的一家客商,推销白瓷。知道梁山有上万人马,许多还是喝完酒就喜欢砸碗的那种粗糙汉子。就劝说武大,便宜的红陶碗固然便宜,但难以衬托梁山高洁品质,梁山好汉就应该用洁白如玉的白瓷碗来喝酒吃肉,方显大气。

        但让这些商人始料未及的是,官府宣布围剿还不到五天,梁山就雷霆出击,连灭三路进攻,全部都是干脆利索的歼灭战。京东西路北部区域的官府战力几乎是一扫而空。

        等京东西路南部的兵力跨越数百里来攻,梁山早就做好了应对,难道还能有好结果?

        官府这么拉垮的吗?

        之前跑路的商人后悔不迭,急忙又跑过来求见武大,希望能“再续前缘。”

        武大郎个不高,但为人却很豪气,面对这些反复无常的商人倒也没有为难,甚至连几个牛皮商人承诺白送的牛皮也都结清了账款。

        为梁山赢得了不少信誉。但后续与这些人的合作却逐渐减少。而那些在官军围剿时,仍继续与梁山合作的商人,则加大了采购量。特别是布匹和瓷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天命水浒 第五十九章:整顿后勤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