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麒想的却是,妹妹竟然如此受宠,晁盖竟然对她言听计从,那么以后自己上了梁山,多少也应该有点地位吧?还有在那俘虏营受苦的二弟,应该也能摆脱苦海吧?
恰在此时,扬眉吐气的阮小七来禀报,府库财富已经清点完成。
城内共有秋粮十万石,财税八万贯,刀枪两千余根,铠甲五百套,弓弩两百张,羽箭十几万支。
“走吧,让你们看看我梁山是如何伸张正义的,你作为此次最大的功臣,可不能缺席啊。”
晁盖哈哈大笑,翻身上马。刘广一脸茫然的跟随在晁盖身后,这下好了,彻底跟晁盖捆绑到一起了。
刘广重要么?不重要,他的个人能力既不突出,又充满了旧式官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无聊习气。
重要的真是他身上那层官袍罢了。他作为济州城投靠梁山官职最高的官员,象征意义非凡。
刘广的投降和江天越的龟缩不出,代表着整个济州地界官军抵挡力量的彻底屈服。
即便没有刘慧娘的请求,晁盖也会把刘广父子当成榜样,好好宣扬一番。
既然他们求情了,晁盖当然要趁机拿捏一下,再装作大度博一下好感。所谓推拉之术,有推有拉,眼泪哗哗嘛。
这不,粉丝+3,天命值+3。好处不就来了吗?
梁山入城以来,军兵严守军纪,维持秩序,秋毫无犯。让济州百姓感叹,果然不愧是天王的义军。
晁盖继续实行放粮的策略,每个人放粮一升,无论老幼,均可按人头领取,济州城内百姓十万余人,每人一升粮食,不过才放粮一万余石。
但这民心好感度,是蹭蹭的往上涨。
七月份第一次攻入济州城收获五千多民心。那时候百姓虽然感激晁盖,但多少还有点担心梁山势力不稳。
这第二次攻入济州,晁盖的声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梁山军力强大,势力稳固,连团练使都主动投靠,知尹老爷装聋作哑,各县默不作声。整个济州几乎都已经是梁山地盘。再加上这些小恩小惠,济州百姓一下给晁盖贡献了两万多民心值。
开着精神天眼不停扫描,看着满满的收获,天命源突破四万大关,晁盖嘴角的笑意就没有停过。
“想不到天王因为收下我这员大将竟然如此开心!士为知己者死,我以后要多尽心尽力啊。”
一路跟随的刘广暗暗想道。
“叮,亲和度+3”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