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城池,无为而治,只要给官府交税,官府维持基本治安便可。
但是东京这种百万人口大城不一样,管理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即便以吴用的头脑,也是搞的焦头烂额,有种无从下手之感。
首当其冲的就是百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往年惯例,每年各地要向东京城内输送漕粮600万石。也就是每月就要耗粮50万石左右。目前这些粮草都是晁盖从系统中兑换供应,但晁盖不可能永远给大家免费施粥。
第二,就是财政缺钱。
以前只是梁山一地,财政还有盈余。多了登州之地后,靠着青岛市舶司的收入,还能勉强维持平衡。现在地盘扩张这么大,还坚持“免除两年赋税”的政策,财政缺口实在太大了,维持官府运转的钱都不够。
总不能另立新名目征税吧?
那不成失信于民,自己打自己脸了吗?
或者继续抄家?
不但容易落下血腥之名,又能维持多久?
第三,就是东京城肉眼可见的萧条。
城市居,大不易,柴米油盐酱醋茶,衣服、首饰、奢侈品等等,都需要钱。
城市居民如果赚不到钱,很快就会陷入贫困。百姓没有消费能力,市场也就陷入萧条。
东京城是大宋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最大的商业税城市,但战争和富人外逃之后,即便现在晁盖免除了所有人两年的赋税,市场没有外力刺激,依然半死不活,看起来非常冷清。
“你们啊,想的还是太多,心也有些急了。”
晁盖哈哈一笑,心中早已有了一些计划。
“天王哥哥,我现在急的嘴上长火泡,你就别打趣我了,快给我些指点吧。”
吴用也就是在晁盖面前,才放下智珠在握、风轻云淡的架子,一心求教道。
“没什么高见,只是劝你心放宽点而已。先满足百姓的衣食住行,其他都慢慢来。”
从1115年7月起兵,到现在1117年10月攻占攻占东京汴梁,两年多的时间,大家的身份变化太快,胜利也来的太快,所以整个梁山的人都习惯了快节奏的处事方式。
而实际上,这个时代依然以慢节奏为主,处理一件事情慢的吓人。处理东京城的事情也无需急于求成。
“抓大放小,抓民生放经营,抓建设放管理,两年之后你再看,这东京城依然繁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