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1 / 2)

+A -A

        后来,蒋介石在复电中含沙射影地说宋庆龄的抗议和滞留莫斯科都是受人胁迫的结果。于是她在12月23日再次致电蒋介石:

        我留在世界革命的心脏莫斯科是自愿的,就如同我的访问是一种对国民党领导人的反革命政策的自愿抗议一样。说我似乎是在别人的迫使下行事,这完全是诽谤和对我过去所做工作的侮辱。这种诽谤,再一次说明你的疑神疑鬼,它妨碍你正确地考虑问题,使你作出了致命的决定……(你们)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的同谋……如果我回国的话,那也只是为了参加工农斗争。孙中山为了工农的幸福奋斗了四十年,他们现在正受到无耻地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残暴的反动派的屠杀……我将踏着革命者的足迹继续前进,这是缅怀我们领袖的唯一道路,我在这条道路上决不回头……

        当时,宋庆龄曾想回国,但一想到她的家庭与蒋介石的关系时,心顿时凉了。此时,她已下决心到德国小住,以避开这种干扰和烦心。

        3.天涯孤旅遇小弟

        莫斯科火车站,月台上站满了为宋庆龄送行的人。

        其中有陈友仁,还有鲍罗廷夫妇、多伦泰夫人、苏联外交部的官员们以及中山大学的学生等30余人。

        宋庆龄一身素装,风姿不减当年,只是眉头似有一点忧愁,与大家-一握手告别。和她同行的还有章克秘书,章克原是中山大学东方研究所的受雇译员,此人系由陈友仁特意安排,做宋的秘书的。另外还有两名随从。

        列车缓缓地启动了,站台上和车内双方频频招手,依依的深情,依依的惜别。

        “祝夫人一路顺风!”

        “祝夫人身心健康!”

        列车驶出站台许久,宋庆龄才转回头,望着窗外掠去的楼舍,莫斯科的郊区异常美丽。挟着春的气息的春风,吹拂着她的头发;报春的鸽子在草坪上往来梭巡,空中充满着它们的呢哺;是暖流又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的来到;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凉的威力已在渐渐衰竭。朝阳处的温暖雪水顺着斜谷流了下来,融化了硬硬的雪层,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一切都洋溢着春天的万象更新和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宋庆龄来苏联6个月来,莫斯科这座著名的城市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记得去年9月6日抵达莫斯科的时候,已是暮秋时节。宋庆龄一到站就受到成群结队的苏联人民的热烈欢迎。苏联党政领导人、各界群众代表、旅俄华侨和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等欢迎队伍,很早就来到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等候。列车进站时,乐队高奏《国际歌》,欢迎的人群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列车停稳后,苏联政府外交部长李维诺夫、教育部长柯伦泰夫人、宋庆龄和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苏维埃中央政府代表加拉罕及莫斯科苏维埃代表波波夫等,走进车厢亲切迎接,当宋庆龄等沿月台步行出站时,周围群众又伴随着热烈的掌声簇拥上来,把一束束鲜花献到她的怀中。

        当时苏联人民不是把宋庆龄当作失败的逃亡者,而是作为革命英雄而热烈欢迎的。

        出站后,宋庆龄一行由李维诺夫和柯伦泰夫人陪同,乘车到红场的大都会饭店下榻--外国元首般的礼遇,环境条件都使宋庆龄无所挑剔。在这样的环境里,初来乍到的第一个月里,宋庆龄连续发表的声明和文章有8篇之多。当时在那些声明和文章中,她明确表示自己代表“国民党左派”或“革命的国民党”,向苏联各界人民致意,感谢苏联政府和人民近几年中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合作、指导和援助。并表示今后要继续执行孙中山的“联俄”政策:“我深信我们将继续并肩作战,打垮我们的共同敌人--世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对国民党反动派所采取的驱逐苏联顾问和诬蔑苏联“借援助之名,行颠覆之实”,借以否定孙中山的“联俄”政策的罪恶行径,她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那段时间,宋庆龄对国民党反动派最沉重的打击,莫过于在声明中向全世界揭露中国新的掌权者背叛革命的真面目,指出其必然失败的命运和中国革命再起的希望,呼吁世界人民继续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面对现实,承认革命失败,又看到敌人的弱点,看到革命再起的希望和道路,甚至拥护当时中共开展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这便是宋庆龄当时基本的政治态度。

        她认为“中国的局势是没有丝毫理由可以感到失望的”,因为革命的失败‘“纯粹是表面的”。从地理上看来,这个失败似乎很大。但在那些地区,国民党反动派的权力并不巩固。“另外一个使人不会气馁的基本事实,就是人民的坚强组织。凡是国民党控制的地方,中国的人民都已经觉醒了……今天他们正挺起胸膛以坚决的斗志来面对未来。”

        同时,翻开宋庆龄的工作日记,在那短短6个月中,不难看出她的繁忙和追求。

        当年9月下旬,她和邓演达、陈友仁3次看望中山大学的学生,并作了即席讲演。

        10月下旬,由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3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高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帜,继续进行斗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56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