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1 / 2)

+A -A

        “漂洋过海,这么老远,你还何必再跑一趟。”宋老夫人当时并不是十分热情。

        “这是我给您买的礼品,权作给您祝寿!”蒋介石说完,把那盒礼品献给宋老夫人。

        “家里什么也不缺,你又何必破费。”宋老夫人客气道:“坐下喝茶吧。”

        蒋介石在宋老夫人的指点下,坐了下来。他善于察颜观色,从老太太的脸色看,似乎对他不大感兴趣。既来之则安之,蒋介石压抑着心中的焦急。

        “妈,临来时美龄让我给您老问好。”蒋介石没话找话道。

        “好。”宋老夫人理了理腮边的头发问道:“听说,你要和美龄结婚?”

        “对,妈妈,我这次来就是向您老正式求亲的。”

        “你不是还有原配妻子吗?”宋老夫人提出了疑问。

        “我们已经离婚了。”蒋介石当即把早已准备好的离婚证明取了出来道:“妈,请看我们的离婚证明。”

        宋老夫人接过来,认真地看了起来。不错,是份离婚证明。接着,宋老夫人又问:

        “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宋家是一个基督教徒之家。你既愿意同我的女儿结婚,你愿意成为一个基督教徒吗?”

        “妈,我愿意试一试,我要学习《圣经》,并尽全力去做。”蒋介石事先有准备地讲:“如果妈妈同意我与美龄的婚事的话,我们的婚礼愿在父亲的教堂里举行。”(文人-书-屋-W-R-S-H-U)

        “好的!”宋老夫人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喜色,显然对方的回答使她感到满意。她对蒋介石的偏见从中也得到了抵消。幸运的蒋介石,深为这几句事先有准备的话而感到庆幸。

        “你既愿人教,就得遵守教规约束,这不是儿戏的!”当即宋老夫人叮嘱道:“你要和美龄每周到西摩路的私邱,一起祈祷一次。”

        “中正明白!”蒋介石面目庄重。

        “那你就回去吧。”宋老夫人下了逐客今。

        旋即蒋介石乘飞机飞回了中国。不久,他们的婚期就确定并宣布了,喜日选在当年的12月1日。美国的《纽约时报》抢先发布了消息,陆续全世界21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

        舆论宣传无疑助长了人们对这场政治姻缘的重视。同时,也给这场即将举行的隆重婚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像广告牌一样,招揽全世界的观众,翘首盼望着那一天。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期待多时的婚礼,在上海隆重举行了。

        婚礼分两次举行:一次是在宋家,这是安静的并且合乎基督教的习俗,时间较短,由宋蔼龄操办。另一次是在豪华的上海大华饭店,带有外交性质,有些中国传统的味道;婚礼时间很长,持续到当晚12点钟。

        那天清晨,当慕尔教堂沉闷的大钟撞响的时候,宋家的亲戚好友已经聚集到西摩路的私邸。他们是宋蔼龄、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名基督教徒和至亲好友。明眼人很快会注意到,当时没有宋庆龄。1927年8月,宋庆龄回到上海她和孙中山曾一起住过的家。但是,她在上海没呆几天,便匆匆离开了。她同一位名叫雷娜·普罗梅的美国朋友,去了莫斯科。说实在的,宋庆龄是很爱小妹的,她认为小妹这样做必为自己的痛苦打下了基础。她力求说服小妹,但生米已做成熟饭,为时已晚了。

        当教堂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耶稣的像前,一对新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站在最前排。第二排是宋氏家族的人,其次是宋氏家族的亲朋。宋老夫人头发已经花白,但身体很好,神采奕奕,她对今天的一切安排很满意。可以说对第三个女儿的婚礼,她是最满意的。当时她闭目祈祷几句后,主持婚礼的牧师从后门步入教堂,他不是别人,正是南方卫理公会及阿伦纪念教堂的余日章牧师。此人是黄仁霖的岳父,办事干练,在江浙一带是小有名气的。本来教堂是沉静的,他干咳一声后,教堂更是寂静无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64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