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1 / 2)

+A -A

        “好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从西安到保安,800里山路,从地图上看,都是穷乡僻壤,听说经常有土匪出没,我会不会还没走到保安,就叫土匪‘喀嚓’一下……”斯诺用手掌比量着自己的脖子。

        “年轻人,美国西部牛仔不是很有冒险精神吗?人龙潭得骗珠!你不会被这种危险吓倒的。是不是?并且我会好好安排,保证你的安全的。”宋庆龄知道斯诺这是临行前的一种心理紧张,是完全正常的,一旦这种心理负担解除之后,他自会勇敢向前的。

        这次谈话,给了斯诺力量和鼓舞。他和马海德大夫一起踏上了西去的征途。在西安,他用半张英镑与董健吾接上了头。彼时刚刚从陕北返回的董健吾旋又返身亲自护送他们。经过了些许周折,斯诺和马海德终于顺利到达了陕北。

        当时,共产党和红军自井冈山时期以来,几乎处于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没有记者进入他们的区域,并向世界公正报道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当时,斯诺是第一个深入到他们之间的美国记者。毛泽东欢迎他,并接受了他的采访,还在陕北窑洞前留下了那张传之久远的头戴红军八角帽的珍贵历史照片。周恩来对斯诺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我们知道这一些就足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斯诺在陕北的那些日子里,几乎每天都为所见所闻的人物故事和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着。历时3个多月的考察采访,使他写出了首次披露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战士战斗生活的长篇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后来的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

        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红军和他们的根据地一直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围剿之中,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红军和苏区根据地当时都是世界之谜,并且因此关于他们当时有种种混乱的传说。当时,不仅西方不了解,就是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不太了解;甚至就是一般的中国人也不知道红军和根据地究竟是怎么回事。而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下就澄清了这个当时世界最大之谜。在它面前,当时所有关于共产党及红军的歪曲诬蔑和不实报道都立即现了原形。这本书帮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当然,也给斯诺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一位外国朋友评论斯诺的这本书“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该书在英国出版后,几周内就销售了10万册。并且从那时起,半个世纪以来,该书一直被列为世界10大畅销书之一;它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相继出版,享誉全球。埃德加·斯诺也从此由一个苦苦奋斗几年却仍不引人注意的美国小青年,一跃而成为东西方世界都在瞩目的著名记者。

        斯诺成名以后,一直牢记着当年是宋庆龄把他引上了一条人生的正确和成功之路。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们之间更加保持着伟大的友谊。

        后来斯诺又报道了“皖南事变”蒋介石袭击新四军的真相;在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向世界报道了当时被西方认为是处在“铁幕”之后的新中国,并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而他同宋庆龄的友谊,则从此绵延一生,始终不渝。

        3.萧伯纳来访及印第安后裔的故事

        2月的上海虽说不上严寒,却也是凉风嗖嗖,寒意袭人。某日凌晨5点,天还未亮,宋庆龄和杨杏佛等人就站到了上海码头上。那天他们要迎接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时著名的大文豪萧伯纳先生。[TXT小说下载:

        宋庆龄所以不避风寒,亲自到码头迎接,主要的并不是因为萧伯纳在世界文坛上的名气,而是因为萧伯纳有鲜明的爱憎,一贯坚持把讽刺的矛头指向一切罪恶势力,把同情的手伸给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东方被压迫的民族。特别是,她和萧伯纳两人都是世界反帝大同盟的名誉主席。当时,宋庆龄是想通过对这位世界瞩目之名人的接待,来抨击日本侵略者和中国的法西斯统治。

        足足等了一个小时,“不列颠皇后号”才抵达吴淞口。宋庆龄迎着凛例的海风,立即登上甲板,与满头银丝而仍精力旺盛的萧伯纳热烈握手;向他耄耋之年还雄心不已环游世界的精神表示钦敬,也向他登上中国的土地表示热烈欢迎。而一贯以幽默机智见长的萧伯纳随即以机警的口吻,开始了他们之间愉快的对话。

        当时慕萧伯纳之大名且怀着各种各样目的来求见他的人,在码头上还等了一大群。而萧伯纳则对那些想利用他的名气来追逐个人私利的人不屑一顾。他和宋庆龄在船上共进早餐后,宋庆龄即邀请他登岸。萧伯纳立即施展了他的辩才,出语不俗道:“除了你们,我在上海什么人也不想见,什么东西也不想看。现在已经见到你们了,我为什么还要上岸呢?”

        宋庆龄笑答道:“上海是有不值得见的人、不值得看的东西,您尽可不见不看。但您既是环游世界,到上海而不下船不上岸,这能算您到过上海吗?现在我请你到我的家里作客,一是尽我地主之谊,二也是成就你真正环游世界的宏愿。”

        萧伯纳对宋庆龄的回答十分满意,同时宋庆龄这样一说,他再也无可推托,只好随同宋庆龄前往莫里哀路29号宋庆龄家中。

        从巨大的游轮下来,到达码头还需坐两个小时的小艇。他们彼此之间一路谈锋甚健。待到宋庆龄家中时,鲁迅、蔡元培、伊罗生、史沫特莱和林语堂等人,已在等候。中午宋庆龄特意准备了全素宴招待萧伯纳。那天,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成员几乎都参加了宴会和谈话。

        萧伯纳作为当时世界反帝大同盟的名誉主席之一,他当然十分关心中国的抗日准备情况。席间他问宋庆龄:“请明确告诉我,中国目前为对付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什么办法?”

        宋庆龄说:“几乎没有。南京政府眼下把最精良的武器和军队都用来对付中国红军,而不是日本人。”

        萧伯纳当时还十分关心国共之间合作的可能性问题,他问:“是不是可能使南京的军队和红军组成一个反对日本的统一战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90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