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1 / 2)

+A -A

        虽然前段时间因为宋子文辞去保盟会长职务,姐弟俩发生了摩擦,但多年来宋家兄弟姐妹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政治上的分歧不能影响手足亲情。

        后来,宋子文又拨出一辆汽车给二姐,这样宋庆龄有了一定的条件,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又在重庆恢复起来了。

        皖南事变发生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处境更加困难,宋庆龄就基本上将保盟募集到的现款和物资都支援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由于蒋介石对共产党根据地的封锁,许多东西运不过去,她就把钱直接送往延安。宋庆龄发展了一些外国朋友作为保盟的委员,有他们的帮助许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一个下着蒙蒙小雨的午后,宋庆龄把自己的秘书、保盟财务主任廖梦醒叫到“松籁阁”--宋子文给她安排的新住处,让她在自己家里给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打电话,约好以后廖梦醒就悄悄出门走了。她走到中国银行门前的时候,八路军办事处的汽车也开到了,她向冀朝鼎招招手,两人一起进去找到孔祥熙的秘书艾德勒先生。艾德勒是宋庆龄新发展的保盟委员,他见廖梦醒来,彼此都心照不宣。廖梦醒把保盟的存折递上去说:“取款。”艾德勒就亲自动手办理,一次就取出了三麻袋现金,然后搬上停在门外的八路军办事处的汽车。乘着黄昏的雨色,汽车顺利地把钱带回了办事处。

        当时一些在延安地区买不到的东西,宋庆龄就想办法让办事处的同志带一些。当时周恩来主持的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员,来往于重庆和延安之间,还能享受到类似外交官的待遇,即他们的行李物品不受检查。一些延安急需的小东西,正好就买了请他们带回去。一次周恩来同志回延安,宋庆龄买好了一批手术缝合针、牙钻钻头等送到办事处,这些东西体积很小,仅在公文包和手提袋里就带了一大批,解决了延安地区中共医院的燃眉之急。

        还有一次,美国一家机构邀请宋庆龄到美国访问,宋庆龄很想利用这个机会为中国的抗日将士们呼吁援助,但是国民党政府不许宋庆龄外出,她只好另作打算;尽量多结交一些国外的朋友,利用他们在华的特殊身份多做一些工作。当时她的家里经常有一些各方面的朋友来访,她从不摆架子,热情接待他们,使他们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士兵,常常在宋庆龄家里举行舞会,他们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是士兵,宋庆龄对他们更放任一些,他们想来就可以来,不像其他人必须事先约定。通过这种方式,宋庆龄在重庆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年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驻中缅印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对中国的事情了解透彻,对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认识很明确,他不许蒋介石对共产党军队进攻和封锁,主张对华援助应该有中国共产党一份。他的这些观点与宋庆龄很接近,因此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在宋蔼龄家里,当宋蔼龄和宋美龄要求宋庆龄和她们一起打牌时,她多是宁愿和史将军一起做游戏和聊天。

        没过多久,史迪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蒋介石意见相左,他希望同共产党合作,称赞八路军,指控蒋介石的军队对日作战不力,为此与蒋介石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宋蔼龄和宋美龄多次请史迪威的客,对他又打又拉,宋庆龄却从不参加这种活动。

        一次,保盟从国外募捐到一台大型X光机,怎样运到延安去呢?宋庆龄想到了经常帮助保盟的史迪威将军。在当时中国对外通道只有一条滇缅公路的情况下,史将军欣然同意保盟利用这条公路运进大批物资,还用他掌握的美国军用飞机帮助保盟把募捐到的东西送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甚至有时还从他掌握的对华援助物资中直接拨出一些送到边区。这一次,宋庆龄又想到了史迪威掌握的美国军用飞机,她让廖梦醒去找史迪威的副官。副官报告后,史迪威将军一口答应帮忙。但这架机器体积太大,从机舱门进不去。史迪威下令马上改建一架飞机的舱门,把X光机装进去后马上就飞往延安。当时中共控制的边区9000万人口,这是得到的第一台和唯-一台X光机。通过这架机器,当年不知确诊了多少人的病情,抢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这架机器用了多年,它现在被陈列在北京什刹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里。

        蒋介石在同史迪威的争执中要起了流氓手段,扬言美国如不撤换史迪威,他就要投降日本,并且让当时正在美争取美援的孔祥熙配合,立即停止了谈判。美国罗斯福总统怕反法西斯战线在东方崩开缺口,最后只好召史迪威回国。

        史迪威回国前去见宋庆龄,宋庆龄当时第一次在旁人面前哭了。这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了中共及其整个边区的军队和人民,因为接替史迪威的人选是魏德迈,魏德迈的政治倾向当时已很清楚。就是说史迪威一去,从此将很难再借用美军的条件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帮助了。

        宋庆龄给史迪威的妻子带了一些中国礼物,目送这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国将军隐人重庆的苍茫夜色中。

        山城重庆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又闷又热雾又多。

        宋庆龄感到憋闷,这不仅有气候上的因素,更有政治上的因素。她坚持不懈地帮助共产党和边区,使一些军民必需的医疗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去,因此招来决心封锁边区的蒋介石忌恨。尤其是她眼下在蒋介石的身边,也还是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经常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发出批评和谴责,更使蒋介石常常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娘希匹!你们都是笨蛋!乘日本飞机轰炸的时候,你们搞点名堂,谁能说清是怎么回事?”在一次宋庆龄向外国人谈话又捅了他的软助以后,蒋介石把戴笠找来大吼大叫。

        “是是,我去布置,我马上去布置!”戴笠连连哈腰。

        松籁阁周围不明身份的人多了起来,到这里拜访宋庆龄的人常常受到跟踪和威胁。

        一次,日本飞机刚飞临重庆上空,松籁阁附近就有一颗炸弹爆炸,结果飞机根本没有在这一带投弹。于是这一次人为爆炸的真相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求追查制造爆炸事件的呼声四起。

        戴笠慌慌张张地跑到蒋介石面前:“校长,不好办哪,这次仅仅是试验,就露出了破绽。而且也很难知道日本飞机什么时候来,谁知道它在不在那一带投弹。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天天做好一切准备,可也不一定能等来时机……”

        “那是具体技术问题,我不管。我只要你们采取行动!”蒋介石没好气地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119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