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 / 2)

+A -A

        胡适因宋是蒋介石的私人特使,也不好多想就离开白宫返回大使馆。不过待第4天中美借款协议正式见诸报端,胡适看了才恍然大悟,大呼“原来如此。”胡适当即拿着报纸向身边的秘书大放厥词说:这宋公子真有一手!他明知我与罗斯福私交甚好,他不来我也能谈判成功。他怕我邀功,他宋子文才是彻头彻尾的邀功呢!

        后来,胡适又想到了更深的一层:宋公子恐怕一直在忌恨他呢。

        再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宋、胡矛盾更趋白热化了。

        那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夜,日本驻美大使被赫尔国务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斥出国务院客厅。此时,胡适从2000里以外的城市演讲刚回到华盛顿中国大使馆,脸面没洗就有记者登门采访此事。也许此际胡适真不知道此事,便随口应道:

        “尚无所闻。”

        当时亦在美国的宋子文知道此事,便对胡适这种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大为不满,一次竟当面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把胡适训斥一顿,意在逼其辞职。胡适当时有口难辩,只好向蒋介石发电请求辞职。蒋介石为安慰胡适,特发来一电抚慰道:

        “勉为其难,仍盼继任斯职。”

        “要我辞职,蒋委员长还不干呢!”胡适一边发牢骚,一边将电文让秘书送宋子文处过目。宋子文于是亦无话可说了。

        此是第一回合。

        不久事情又来了。当时重庆外交部与宋子文往来的国内信函,必须到大使馆去盖印。于是胡适并不怎么给宋子文面子,依旧我行我素。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并不为权势所动,且不值得拍马屁的人他还真不拍。后来,由于同美国谈判的需要,他便常舞文弄墨,在报端写点随笔、评论什么的,倡导他考据的哲学和文学。而宋子文看了,不免指鹿为马疑神疑鬼,甚至总有些怨恨:这个胡适,写东西少政治多文学,与时局不符。这是宋子文的第一印象,抑或第一直感。后来文章看得多了,作为一名政府要员他觉得有责任去劝说胡适,结果二人又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那一次宋子文拍桌子道:

        “你的文稿并不只是代表你个人,因为你是政府派员。今后凡发表政治性演说和文稿,必须要报政府审核同意,以顾全大局和国策!”

        “必须先报宋先生吗?”胡适讥讽道。

        “我眼下就在美国,当然我有权先看。”宋子文也毫不客气。

        话不投机胡适终于被激怒了,他忿忿地说:“你……你算老几?你读过几本中国书?读过几本英文书?你有什么资格看我的文稿?”

        “你要知道,你是政府派员。你代表的是政府不是个人!你要认为有委屈,可以辞职不干嘛!”宋子文仍以理据争。

        不久,国民政府又任命宋子文为外交部长。此时,胡适深感官大一级压死人,索性不如一走了之。在这种背景下,胡适不得不再次向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提出辞职。鉴于当时来、胡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国民政府于1942年9月11日正式批准了胡适的辞职报告,并改由魏道明继任驻美大使。从此,结束了宋胡那段不愉快的纠葛。

        当时对于胡适下台,有亲近胡适者说:他是一介书生,不懂政治,直来直去,早该离开政坛。一次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流着眼泪对人讲:“他卸任驻美大使后,我就劝他离开政界到教育界来。盖我知其为人,一生忠诚和义气对人,毫无政治手腕,不宜在政治上活动,常为人利用而仍自乐。”

        彼时人们心里都明白,胡适辞职并非出于心愿,实际上是被宋氏家族赶下台的。据后来的《宋氏王朝》一书介绍,宋子文当年迫不及待赶胡适下台,是因有一个鲸吞美援物资的秘密,恐被胡适告发。此事无据可查,目前只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了。

        嗣后,由于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基地--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像一只到处咬人的疯狗一般,激起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再也不太平了。就此,中国历时4年多的抗日战争被正式列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1942年1月1日,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中、美、苏、澳、加、荷等26个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代表,聚集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份《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后称为《联合国家宣言》。

        当时,宋子文西装革履,代表中国在《宣言》上签了字。

        《宣言》中指出:“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的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同时规定各国的义务为: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兵力与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不到侵略国家无条件投降,每个国家都保证不与法西斯国家合作,不单独缔结停战协议或和约。当时,随着26个国家的名字在此份宣言书上的签订,标志着26双铁拳举起,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随后,宋子文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当时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奔走于中美之间。无疑,此时的宋子文为国家和民族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随着中国战区的应运而生,美国已处于两洋作战的态势。为了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同时,也考虑中国战区的实际,认为中国是打败日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美国当时把战略防御阶段任务选在主要打通滇缅公路、依靠中国军力消耗日本军事力量上;等待欧洲战事结束,再由中国战场转而向日反攻。为完成这个战略企图,美国罗斯福总统曾派其亲信--史迪威将军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以协助蒋介石指挥东方战场的作战。

        当时因共同的敌人--日本,使中、英、美三个大国走到了一起,结成深厚的友谊。结盟不到一年,美、英为了表示与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决心,于1942年10月9日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意立即放弃在华的“治外法权”新约。当时中国政府对此无疑是欢迎的。于是外交部长宋子文又承担了此一重大使命。后来谈判虽有挫折,最后毕竟达成了共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124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