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本是一个美丽的港湾,位于美国夏威夷群岛中部的瓦胡岛南岸,东距火努鲁鲁9.6公里,是一个水深港大的陆抱良岛,亦是当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当年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共有18艘舰船,并装备有260架舰载作战飞机。
日本空军偷袭那一天,正是一个星期天,美国人一点也没有防备。日军183架飞机悄悄飞临,一通狂轰滥炸,眨眼之间珍珠港一片火海冲腾。美军的18艘战列舰没待反应过来均已成了废品,260余架飞机也全部化为灰烬;当时驻守珍珠港的大批美军官兵亦都成了日军轰炸的牺牲品。
当时这一消息通过大功率电台立刻传到美国,身在异国的宋子文是先于蒋介石听到此一消息的。宋子文感到震惊不已,同时凭着独有的政治敏感,他似乎嗅到了什么,立即给国内的蒋介石发报,通报这一消息及中国的应急对策。
待蒋介石接到这个信息时,已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了。他马上向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以及斯大林做出了相同的表示,建议马上召开一次盟国之间对日作战的紧急联合军事会议。
结果反映不一:斯大林答复说苏联尚未准备好参加太平洋战争,而大个子罗斯福和矮个子丘吉尔却表示十分赞同。
会议在宋子文等人的积极周旋下,于当年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会议决议在重庆成立一个联合军事委员会,以协调东亚的战略。当时英国的阿基鲍尔德·韦弗尔将军指出,就英国而言,头等大事就是要挽救缅甸,因为当时日军对缅甸的进攻已迫在眉捷。最后会议同意,从中国采取行动,于1941年底重新开放缅甸公路。此条中缅公路当时确系东方战场生死攸关的一条供给线,蒋介石也急于使这条道路保持畅通。除了缅甸和经过俄国的陆路之外,中国当时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就仅剩香港了。
但是,此时的香港也处于日本人日益加大的压力之下。1941年12月,蒋介石提出派遣大批中国军队帮助英国保护他们的直辖殖民地--香港。尽管这个建议后来没被英国人接受,但蒋还是出动了相当多的兵力从中国大陆这边侧面攻击日本侵略军。
当时无疑这是一种被人戏称唐吉河德式的行动,因为英国人当年12月18日就离开了九龙,香港也于圣诞节那天沦陷。于是由蔡廷锴领导的中国军队,旋即落入了日本人的夹击之中,并被来自九龙和广东两个方面的日军所击溃。
后来,蒋介石又提出派兵帮助缅甸的英国人,他的建议再次遭到拒绝。但是随着日本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英国人终于改变了初衷。就这样,蒋介石把他的第五军和第六军派到了缅甸前线与日军交战。
大约也就在彼时,蒋介石作了一次密而不宣的印度之行。
当时,蒋介石印度之行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的确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影响,为盟国的事业扭转世界的公众舆论,因为当时大英帝国的威望已降到最低水平。而另外一个不那么无私但亦十分体面的动机是,他要争取在战后的世界上,做一位解放亚洲的伟大领袖。
当时,美国罗斯福总统由于宋子文做工作,认为蒋的这次访问是个好主意;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相反,他认为中国是在未经英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干涉。
于是那次印度之行安排得十分秘密,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到达印度5天之后,才宣布消息。
只是他们很快就遇到礼仪上的麻烦。
按照中国的礼节,蒋介石应该先到孟买附近圣雄甘地的住处去登门拜访。但是依照印度的习俗,则要求甘地前往客人的住处去会面,而且当时的英国总督也要求按印度习俗去做。当时的印度总督是林利恩戈勋爵。于是英国驻中国大使阿基鲍尔德·克拉克一克尔先生将英国总督的一封信交给了蒋夫人宋美龄。英国总督在信上说如果蒋氏夫妇执意要到沃尔塔甘地的住处去,那么总督将处于政治上十分尴尬的境地,他真诚地希望不要这样做。丘吉尔此时也打电报给蒋介石,进行劝说。当时丘吉尔声称,否则“就可能使我们联合全印度参加抗日的共同愿望受到损害”;而且“还可能会在这个最需要团结的时刻,无意之中造成突出社会差异的效果”。
于是蒋介石终于屈服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加尔各答便被选为双方妥协后的会谈地点。那天,印度当时的人民领袖圣雄甘地是乘坐三等车厢而来的,他与穷苦人一起经受了旅途的辛劳。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倍受感动。随后二人大谈团结,以及共同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等。
1942年2月21日,即蒋介石访问印度的最后一天,蒋夫人宋美龄全文广播了蒋委员长对印度人民讲话的英译稿。这篇讲话不顾英国人的不快,蒋介石表示希望印度尽快得到自治权,并同时号召印度人民全心全意地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
可是,就在蒋介石结束访问离印不久,甘地和其他印度领导人即被捕入狱。据说这种事在当时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中,时常发生。
蒋介石为了不再得罪英国,遂请宋子文在美国活动罗斯福总统,由罗斯福总统出面调解。
也就是蒋介石回到重庆后没几天,约瑟夫·史迪威将军于1942年3月6日,抵达中国战时首都--重庆。
关于史迪威来中国的一事,最初是蒋介石提出来,并交待宋子文具体推荐的。此有“宋史交换函件”为据。然而,后来美国陆军部宣布史迪威来华身兼6职,则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当时都有哪6职呢?即美军驻华军事代表,在缅甸的中。英、美军队司令官,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滇缅公路监督人,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