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 / 2)

+A -A

        当年,蒋介石因为害怕听到开明的议论,常常一连几个月拒绝见孙科。

        宋子文则差不多也有孙科同样的遭遇。人称“宋公子”,当时亦是位高高在上的人物。他虽然敢于大胆直言自己的想法,但是蒋介石更喜欢唯唯诺诺的人。可以说,宋子文也很少讨蒋的喜欢。在此一点上,宋子文尚比不上他的姐夫孔祥熙。

        当年有人说,宋子文是靠本事吃饭的人。蒋介石虽讨厌他,却又离不开他,原因就是看中了他的才华。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宋子文再度复职并出任外交部长,可见他是多才多艺的。在当时的国民党要员中,几乎无人可比。

        1945年4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宋子文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此次会议的主旨是讨论联合国宪章,并为筹建联合国作准备。

        飞机在万米高空翩翩飞行,宋子文和他的随员们亦兴致勃勃。

        联合国最初的雏形,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并表示共同参加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当时在《宣言》中,中国与美、英、苏同为发起国并列为各国之首。1943年10月30日,中国又与美、英、苏3国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之宣言》。这个宣言中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主张,中国由此不仅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而且确定了在联合国中的大国地位。紧接着,蒋介石在战时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43年11月,蒋介石作为“三巨头”之一,与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出席了开罗的三国首脑会议。同年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对蒋介石来说更是一大胜利。《开罗宣言》宣布了三大盟国决定剥夺日本从中国人那里窃取的诸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等所有领土,并将这些地方全部归还中华民国。

        而且,罗斯福还保证支持1944年春天对缅甸日军的海陆空联合进攻,以打破对中国的包围,并为国民党的90个师提供装备和武器。他还表示,在战后将继续支持反对“外国入侵”中国,且中美将联合占领大连海军综合基地。当时罗斯福的这些保证显然是为了防止苏联争夺东北。同时,罗斯福总统也让蒋介石作出了解决其与共产党分歧的承诺。

        于是得意洋洋的蒋介石,当时带着前所未有的声望回到了中国。

        但他不知道,罗斯福当时在德黑兰还与丘吉尔和斯大林进行了会晤。在那次会晤中,罗斯福向斯大林作出了与给蒋介石的承诺完全相反的保证。

        的确,后来美国人没有履行罗斯福在开罗向蒋介石作出的许诺。然而有一件事罗斯福坚持了,即决心让蒋介石兑现他的承诺--解决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分歧。

        此刻,宋子文不时望着飞机弦窗外飞掠的白云。而坐在他身后的代表有:驻英大使顾维钧、驻美大使魏道明、国民党代表王宠惠和胡适、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妇女代表吴贻芳、青年党代表李磺、民社党代表张君、无党派代表胡霖,一共10个人。

        飞机于1945年4月13日晨降落在华盛顿机场,然后宋子文一行又换机转赴旧金山。

        1945年4月25日下午3时30分,丽日高照。

        这是个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这一天,联合国成立大会召开了。

        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歌舞剧院门前彩旗招展;肩披红绸缎的礼仪小姐分列大门两旁,亭亭玉立,手持鲜花欢迎着46个国家的计856名代表和来宾徐徐人场。当即胸戴红花和代表证的代表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健步拾级而上进入了能容纳万人的剧院大厅。大厅内舞池的军乐队正在演奏着雄壮的人场式音乐;会场庄严肃穆,天蓝色的背景、杏黄色的台柱,映衬着46国的旗帜;每一位要员到场,都有本国的国歌和音乐奏起。当时,整个入场式搞得隆重热烈,持续了近1个小时。

        4时30分,音乐倏然停止,就见一队美国男女,身着天蓝色和平服装,从讲坛两侧以稳健和自信的步伐,进入主席坛后面站如松塔,以象征联合国的前途似锦与和平卫士的朝气。待一切就绪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斯退了纽斯偕同加州州长华伦与旧金山市市长拉凡步上讲坛,向在座的各国要员招手致意。顿时,全场掌声雷动。

        大会主持人斯退了纽斯紧紧握着桌上的木槌,郑重地敲了3下,宣布:

        “联合国讨论世界机构之会议业已开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氏家族全传 第128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