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卡拉ok和她记忆里的完全不一样。没有包房也没点歌器,客人们围坐在一张张桌子边,台上的歌手正在倾情演唱一首英文歌。
这下不仅是周秋萍,连余成都满头雾水∶"这就是卡拉
好像跟一般的歌厅也没什么区别,都是大家坐着听歌手唱歌。不过舒服倒是挺舒服的,气氛蛮好。
可是随着英文歌的结束,下一位上场的歌手就跌破了他们的眼镜。妈呀,唱成这样,五音不全是赞美,杀猪叫都要甘拜下风。
这歌厅是嫌生意太好了吗?居然请这样的歌手上台。
陈自强带着他们找了张小桌子坐下,压低声音道∶"人家花钱唱歌,谁还能管唱成什么样啊。
三人坐定,打着领结的服务生就拿着歌单和点餐单过来询问他们的需求。
周秋萍扫了一眼,发现最便宜的套餐也是88港币,外加10%的服务费,就是一扎啤酒外加一个果盘。
她心中油然而生个念头,难怪说1988年是泡沫经济之年,光这消费就妥妥地体现出何为泡沫了。
陈自强掏出一百五十块点了套餐,然后示意周秋萍和余成点歌。
两人都摇摇头。余成没在众人面前表演的爱好,周秋萍今晚来的目的是考察市场,同样没兴趣花钱唱歌。
服务生拿着歌单走了,余成才感慨陈自强∶"你也太大方了吧,真给这么多小费。
陈自强莫名其妙∶"我没给几块钱啊。
余成口算不错∶"88元加8元是96块钱港币,100元港币兑换60块人民币,你给了整整一百五十块,这小费还少啊
陈自强冷笑∶"我给你60块钱,你给我去换100块港币啊?你做梦!800元港币能在友谊商店买台进口电视机,你花800块人民币试试?你要能买,现在给我买10台出来。告诉你,100∶150都有人换。官方汇率就是自己强行贴的遮羞布罢了。
台上的杀猪叫终于结束,周秋萍也放下了捂住耳朵的手,提醒同伴∶"好了,听歌吧。
下一位客人唱的倒不错,是《上海滩》的主题曲,他上台演唱时,不少人包括周秋萍都在台下跟着小声合唱。
她一边唱歌,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最后得出结论,现在深圳的卡拉ok还处于雏形状态。没有包厢也没点歌器,更加像是将大家乐舞台直接搬到了室内。不过和众乐乐的大家乐不同,卡拉ok里的客人花了大价钱,环境也更舒服些,但这舒服也极为有限。
首先,没有包厢。
没包厢就意味着大家必须得挤在一起,热闹固然热闹,但同时也让客人面临惊喜与惊吓齐飞的尴尬场面。也许你能听到别人堪比专业歌手的演唱,也许你也要被迫听一场杀猪叫,不确定因素太多,刺激性太强。
没包厢的坏处还体现在排队等唱歌的人太多。一首歌起码三四分钟,加上前后串场时间,没五六分钟拿不下。如此一来,一小时大家能唱十首歌不到,一晚上撑死了五十来首歌就不得了了。
可大厅里坐了足有上百号客人,即便等上一晚上又有多少人能轮到
大家来ktv就是为了唱歌,不然直接去歌厅听专业歌手和乐队的演出不是更开心,起码不用担心魔音灌耳啊。
况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表演,旁边只有亲近的朋友或者独自一人更好,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不用直面如此大型社死现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