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满朝文武看出问题症结所在的不只孙传庭一个,只是像孙传庭这般头铁的却只有他一个。
崇祯帝也一直想恢复万历新政,毕竟其他大臣藩王吃香喝辣,肥的流油,而他却已经穷的快吃不上饭了。只是崇祯以前苦于无人提出恢复新政,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孙传庭重新提出来了,崇祯帝眼中也流露出一丝激动。
可还没等他表示任何意见,就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万岁,恢复万历新政断不可行,否则必将天下大乱。
万岁,万历新政按亩征银,拿皇亲国戚、士吏缙绅与市井升斗小民等同看待,简直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万岁。
万岁,纵观历朝历代,士林官吏从来就不纳粮,倘若我大明开此先河,岂不令天下读书人心寒,届时还有谁愿意效命?
以周延儒为首的大臣们群起反对,坚决抵制万历新政,想来也是,他们怎么可能会允许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发生。
所谓众怒难犯,崇祯帝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了重新推行改革之事的打算。
不过没有粮饷,拿什么编练新军,总不能饿着肚子出兵剿匪吧。
最后盛怒之下的崇祯对众臣说道,现在正是急需将士卖命之时,要想让将士卖命就得有足够的赏银,你们作为朝中大臣此刻就该慷慨解囊,扶助国难才对。
可是这些朝中重臣们又开始哭穷了,说是朝廷拖欠他们的禄米也已经三月未发了,家中已经快穷的揭不开锅了,气的崇祯帝当场拂袖离去。
可等冷静下来之后,崇祯回去后把内府司库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一万两银子。
是真没了,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钱粮一个月前全都已经给洪承畴了。
面对眼巴巴等着的孙传庭,崇祯也是一脸无奈。
不得已,崇祯帝只好拉下脸面去召集京师里的皇亲国戚,以九五之尊恳求他们慷慨解囊,扶助国难。
所有皇亲国戚中最富的当数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还有国舅田弘遇三人,其中成国公朱纯臣的家资数以百万计,可这位国公爷却只是象征性地捐了五千两银子。
国丈周奎和国舅田弘遇各捐了三千两,其余的皇亲国戚有捐二千两的,也有捐一千两的,更有甚者只捐了五百两。
最后崇祯把张阳给坤兴的五万两聘礼算上,这次才勉强凑足了十万之数。
望着面前好不容易才凑足的十万两银两,崇祯帝脸色阴沉的快滴出水来。
想他堂堂帝王之尊,却居然要为了区区十万两银子而下求人。
更可叹可悲的是,在此国势艰危,国难当头,就算他厚颜相求了这些个皇亲国戚却一个个吝啬的一毛不拔。中信小说
遥想太平年景,朝廷每年得拿出多少银子养着这些皇亲国戚?
崇祯帝郁闷之极,皇亲国戚们却显得心安理得。
他们骨子里认为这是大明朝的事,是你皇家的事,和他们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每户愿意捐出几千两银子就已经算是识大体了、顾大局了。
崇祯帝把好不容易凑集到的十万两饷银交到孙传庭手中。
区区十万两对于平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不过崇祯还是宽慰孙传庭,只要等今年的江南的夏粮收上来,一定拿出钱粮优先拨给孙传庭编练新军剿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