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顺王对蒋玉菡的头脑还算有信心,但是他担心啊……担心那个“万一”。
宝玉不知道忠顺王府究竟有什么把柄,但对这家子的心态一语中的。
水溶也不知道蒋玉菡也许能给他带来这么个惊喜,他只是猜测忠顺王府也有点不臣之心罢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王爷,哪怕是宗亲,肯定也想着列土封疆,割据一方。然而现在自家的确有封地有府卫,但一家子老小都在京城当肉票,割据……何从谈起啊!
水溶因而笑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成,忠顺王心里老大不自在。”其实皇帝要是七老八十,忠顺王一直留京就未必是坏事了,因为等皇帝驾崩新君上位,可以搏一搏摄政王之位。但今上才三十出头,比忠顺王世子还小上几岁!
宝玉亦笑,“王爷能护得住他就好。”
这两个人称呼蒋玉菡都是一样的“玉菡”,完全不再提及蒋玉菡那个艺名“琪官”。
从北静王书房出来,宝玉到教室去寻黛玉——在北静王府,授课读书的地方统称教室,黛玉此时正跟水溶的两个妹妹相谈甚欢。
原著黛玉生来身子便有亏损,兼之心思太深,忧思太甚,再加上王夫人几乎是把她完完全全地关在荣国府里,哪怕荣国府够大,憋都得憋出病来,她不早夭才是奇事。
王夫人不管是自己人脉有限,也就是现实条件所限,还是故意为之,总之她不带黛玉以及三春出门——清虚观打醮那回,一众女孩子们是跟着贾母出门的。
而今黛玉只是天天出门上学,结交了两个新姐妹,她的身子反倒比以前强健,关键是性格着实开朗良多。
与之相应的是宝玉也长进不小,虽然怜香惜玉依旧,但明显对志同道合的美色越发上心。
等黛玉说得尽兴,宝玉才拉上黛玉一起告辞回荣府。
话说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对荣府几无影响,最多就是邢夫人在晨昏定省时当着众人,刚酸了王夫人一句,就在贾母刀子一样的眼神下闭了嘴……
贾母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家里风吹草动依旧瞒不过她——自打知道元春在宫中小产后,老太太便不再睁一眼闭一眼了。
邢夫人面皮红得发胀,而王夫人倒是始终气定神闲。
王夫人固然越来越有“黛玉不再捏在她手心”的真情实感,而她再明白不过:但凡她跟老太太提上一句“黛玉大了少出门为妙”,甭管委婉不委婉,老太太一准儿驳了她!就像今儿直接不给她大嫂面子一样!
于是这些日子王夫人只能把这份不快压在心底:好在宝玉也因此结交上北静王,这回忠顺王府长史官不就碰了壁,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
老太太固然瞧好宝玉和黛玉,但真要有那么一天,孙儿和外孙女,老太太选哪一个,真不用问。
她心中计定,再拿起佛珠神情动作都一同轻柔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