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章 (4 / 5)

+A -A

        从江南买来的“土著”玉米种子亩产四百多斤,与水稻相仿,但味道不如稻米,哪怕十分容易伺候也不挑地,还是不得江南农户的欢心。

        改良过的品种亩产则达到了六百五十斤,味道也相当不错,然而想起被他丢掉的种子包装上的介绍……起码亩产千斤的水平……水溶只能感慨一句:任重道远啊。

        然而就这个产量已经被庄子里知情的那批心腹惊呼帝王之资了。

        这也太容易满足了,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水溶意兴阑珊地跟小图标念叨过后,大笔一挥,给辛劳了大半年的员工们发了丰厚的奖金,他则……深藏功与名。

        消息传回王府,水溶的弟弟妹妹还亲自去庄子转悠了三天,回来后几个小家伙通身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科普过自家的粮食问题,水溶顺手把小妹妹嘴边的牛油抹掉,再从今日收到的密报汇总上挑点他感兴趣的,给弟妹们启发一下。

        话说北静王府原本就像个大八爪鱼一样,在各地都有些人手人脉,也有一边做生意一边收集情报的商铺酒楼茶楼。

        先帝还在时,与北静王处于“蜜月期”,王府旗下产业收缩了不少,如今……补足了经费以及派下身负任务的人手,这些机构自然恢复了运作。

        当然,真正隐秘之事,王府的情报机构还打探不出来,但是“贾政督学期间腰包鼓了不少”这种明摆着的事儿,还是效率极高地传了回来。

        比荣府快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比当地简在帝心的帝王心腹密折还快……就值得水溶自满一下了。

        两天后,看完刚刚送达的密折,来到吴贵妃宫中,皇帝拿此事当笑话说给他的爱妃,“荣府真是……精穷了。以前这种孝敬,他家都不屑收。”

        贾代善才是真正方正之人,十分爱才惜才。皇帝看不上贾政,不等于连贾代善都要诋毁。

        贾政的确不收考生的孝敬,不管你穷富,但是考生的父母兄长借着故交之名往来应酬,贾政并不拒绝。

        吴贵妃本能地觉着贾元春不是这么心思简单的人:陛下难得的亲口许诺的补偿,元春就用来给她父亲给她娘家搂银子吗?

        莫说封妃的女子,只说那些美人贵人,又有谁不明白权比钱要紧?这也忒……大材小用了吧?

        想到这里,吴贵妃忽然乐了:荣府如今青黄不接,连维系故交往来的银子都不富裕,更不用提买官补肥缺,元春让娘家多收点银子也是寻常。

        实际上,用后世的话说,贾政的行为就是在打擦边球,究竟有罪没罪,全看皇帝怎么想。

        元春的用意,据水溶分析,就是贾政任提督学政,银子不少收,补补亏空回回血,也让皇帝看透她老爹贾政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达官显贵的料儿。

        幸好贾政固然没什么本事,但胆子显然也不大,科场舞弊,比如透题,又绝对不敢沾。

        因此不论对皇帝还是吴贵妃来说,荣府都显得没什么威胁——须知吴贵妃的哥哥做了将军,领了大战功,然而这战功里有多少水分?皇帝不知兵事,知道得不是很清楚;吴贵妃再有心机也一样心里没数,但她却始终有一缕不安埋藏心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红楼之穿成北静王 22.第二十二章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