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第二遍,心境又是另一种境界了,原来古人就连骂人也可以如此文雅,初看都不像是骂人的。
一遍……
三遍……
五遍……
……
直到有人在评论里说了第一句话,有些人才从文字里走出来,一句“卧槽”,打了一个机灵。
“卧槽,这是什么脑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完了,完了,我脑子不好使了,这种古文也太帅了吧?”
“画个圈圈诅咒你。画地成圆,祝尔长眠。哈哈,文雅了很多。”
“高瑞安,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哈哈,高瑞安,我就看着你傻,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不行了,不行了,我要笑抽了,哈哈……”
“笑的同时,又何尝不感慨我国的文字魅力呢,试问全球,有那种文字可以如此表达?”
“还表达呢,可拉倒吧,其他的语言,出个新词还要再造新字呢,也只有我们的文明才能如此。”
……
不得不说,郭子墨的这一波操作,把所有人都给看傻了,有文化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一时间,网络上全否是模仿的人,他们专门去各大论坛,以古文这种论调去评论,或者直接抄郭子墨的原文。
当然了,有些人模仿的很不错,有些人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但并不妨碍网友们对这种语言的喜爱。
铺天盖地的古文席卷网络,让本来不关注的人有些懵逼,当他们了解了原委,也跟着模仿起来。
那些搞文学的前辈看到这些句子,也是一个个目瞪口呆,不是他们不行,而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此去做。
这些古文都不难,研究过古文的人都能做出来,可是有谁动过这个心思吗?没有,从来没有。
那些搞学问的遇到好的古文,只是以教学的口吻去教育人,去剖析这些文字的寓意。
像郭子墨这样去写,没有刻意教学,一句现代话,一句古文,不但简单易懂,还让国人主动去记住去模仿,这可比教学要强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