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九大道 (2 / 3)

+A -A

        第九大道这个名称,赵一理是来到慕尼黑第二年才得知的。

        因为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所学的专业主要是在流体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学、汽车与发动机科学及相关的内容上延伸,因此也曾跟随着两个喜欢赛车的师兄来过这里观摩过,没想到自己如今却要再一次去这个号称为慕尼黑城市之外的“自由飙车国度”。

        这些自然是后话,距离明天这个时候,时间还有24小时,赵一理自然是要首先检查一下陈香凝的身体真实状态。

        此时陈香凝还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在等着赵一理放下电话后的对白呢!

        赵一理没有立即讲话,而是缓缓地围绕着陈香凝转了两圈,仔细的观察了下她的自然状况。

        所谓的中医四大手段:“望、闻、问、切”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实际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望这个手段为何排在第一位呢,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首先要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从面相、行动方式上,资深的中医可以轻易地发现病变的征兆,继而推断出可能发生的问题。

        闻,则是通过嗅觉、听觉查探病人的体味、口气等,来判断病人的发病源及程度。

        而问,就是对话。主要是要通过与病人的交谈,问及对方的生活习惯、发病时的所处环境、经历过什么这些状况来确定病因。

        切,就是切脉了,就是以中医的指尖与病人的脉搏接触,将查知的脉象变化与正常人的脉象做对比,不通过西医的仪器来进行诊病的手段,因此上就有所谓的中医二十年,西医十年的说法。

        中医二十年,指的是没有二十年的磨练,不能熟练掌握人体全部的脉象。

        而西医,有专科的区分后,单攻一项的西医甚至五年便可独立行医,所以才能看得出,中医为何难以推广而如今遍及世界各国,西医却大行其道的原因。

        西医治标而中医可治本,崇尚西医的医者,大多数是急功近利倾向居多,而中医的入门难、精通难,也给中医自身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对于陈香凝目前的情况来说,实际上“问”这一个环节就可以省去了,因此观察了气色上没有什么异常之处,二分钟之后,就凑近了陈香凝的身边,让她吐出舌头,准备开始检查舌苔。

        陈香凝刚刚伸出了小舌头,看到眼前的赵一理居然找出来一副白手套带上了,不明就里,还以为赵一理在打着什么鬼主意,就缩回了舌头笑着拒绝道:

        “你不是想什么鬼主意吧,虽然人家是喜欢你...不过那些老外的变态行为我可是要坚决抵制的!”

        “打住,香凝,你想哪儿去了,我在给你看病啊!”

        “看病?我能有什么病?你才有病呢!”

        “哎...”

        看来不告诉她实情,恐怕她也不会好好配合检查,就只好实话实说了,不过却把发病致命的时间隐瞒了,这下陈香凝才慌了,连忙乖乖的配合了检查。

        看着赵一理紧张地一丝不苟的给自己做着检查,陈香凝并没有感到有多害怕,只是轻轻地问道:

        “石头,你是说我中了什么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之完美人生 第154章 第九大道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