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宁远密谈(二) (2 / 2)

+A -A

        宁远兵备衙门后院里,袁崇焕抬眼看向陈瑞瑜,上上下下打量着,许久不发一言。

        袁崇焕自打监军山海,先是跟着王在晋,再次升为宁前道兵备佥事,后来了督师孙承宗,受命修筑宁远城。这除了说明袁崇焕极受重用外,也表明其在辽西任职极为用心。事实上,这修筑宁远城,便是袁崇焕的主张,孙大人初任时,为此还呵斥其过于急进。由此可见,袁崇焕心中,是急于建功,眼光可从不曾“按部就班”过。

        眼下宁远城筑成,袁崇焕自然是瞄着下一步。不论孙大人如何考量辽西诸事,至少袁崇焕心里自有一番筹划。

        陈瑞瑜那句话,可谓一语中的,直入其心。

        袁崇焕尽管因辽事之言而获升职,这到了辽西,才知到底为何京城里那些文官们都不愿来此。且不论身处战线前缘,单说这人,不论是在山海关还是在宁远城,整日打交道的,都是军汉,即便是那些武官,也大都与文人格格不入,所谓话不投机,便是如此。

        在督师孙大人麾下,袁崇焕自比不得人家大学士的名头,这心里所想,根本无法一提,而平日里在职管事,所遇者更无法交流,是故这筹划复辽的宏愿,也唯有自己一人知晓。

        不得不说,袁大人这出身过于寒酸了些,尽管语多谈兵,可毕竟从没带过兵,就算熟读兵书,亦不过是纸上之言。袁大人虽然也募了些亲信跟随自己,可也从未站高望远的出些主意,这来辽西之后,面对那些兵痞、油滑之将,险些被气得吐血,后来还是袁大人自己硬起心肠,用霹雳手段整肃军营,方才得心应手。对于眼下这宁远城的驻军,袁大人可就有些“手熟”了。

        这等成果,却成了“锦衣夜行”,袁大人心里,不免有些怅然。

        可眼前这位年岁看着还是少年的锦衣卫一身盔甲打扮还真带着九分英气,却是一口道破。是以袁崇焕袁大人望向陈瑞瑜,惊讶之余,一时竟忘了对锦衣卫的不屑,隐隐生出几丝旁的异样来。

        “你奉有密旨?”袁崇焕轻声问道。

        适才那位老家仆,可是说了这句,不然,陈瑞瑜也进不了这后院,更别说与袁崇焕单独面谈,满宁远城的文武官兵,从无一次有此待遇。这也是袁崇焕领会到的带兵之道,一个“威”字,是断断不能少的。

        “我并未奉有告知大人之令。”陈瑞瑜亦答得平淡。

        这话便有些玄妙,既不说有,也不说没有。不过,袁崇焕却对陈瑞瑜这幅神态有些好感,当然,文官们,大都喜欢摆出一副姿态,这点便是与那些粗莽军汉们最大不同。陈瑞瑜身着甲胄,却有些文气。

        “坐吧。”袁崇焕抬手示意。

        陈瑞瑜亦不客气,在一张椅子上坐下。

        打陈瑞瑜进门起,几句话的功夫,二人之间的气氛便有些微妙。这对陈瑞瑜来说,是对袁崇焕做了番功课,话要打动人心,做派要令其侧目,而袁大人,显然处于未知状态,除了陈瑞瑜有些好奇,大概也有想多谈几句的意思。

        “这复辽”袁崇焕说了三字,便停住了。

        此时袁崇焕方觉,与面前这位少年谈“复辽”,是不是有些不妥。袁崇焕只知陈瑞瑜隶属锦衣卫,那宁远城内的军情所亦不过是应付公事,从未指望有何效用。“复辽”可是朝中重事,岂能是等闲之辈谈及的?何况袁崇焕心里真是当作堪比性命之事筹划的,对一个不明底细之人怎么谈?一时间,袁崇焕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些可笑。当然,袁大人的涵养还是足够的,面上丝毫不动声色。

        陈瑞瑜听着有异,扫了袁崇焕一眼,见其双目垂向案几上的文书,当即由怀中摸出几张纸,起身上前几步,轻轻放在袁崇焕的面前,旋即退回去坐下,一言不发。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豪族 第四十六章宁远密谈(二)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