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体系的力量,其实运用的很是广泛。
若从多个角度去看的话,甚至可以得到多个不一样的答案。
可以是因果力,也可以是愿力,还可以是预知能力
所以,洛言的主身经过反复思索,认为那位天衍宗老人传法的行为,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因为龙阳子没把话说全,可能经文确实是传了,但并未真正授道!
要知道,在修行界中,很多的大道传承,之所以需要师徒关系进行绑定,便是在于经文是死的,‘道’却是活的!
如下界的巫云子掌教,在洛言飞升灵界时,所传授给他的《六相天机》经文法。
那里面不仅蕴含了诸多的经文,还有十分详细的修行过程,相当于一个实际案例,有了明显的前路参照物。
这对于当时的洛言而言,能快速涉足另一个陌生的领域,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若是什么也不懂的人,即使接触到了那篇经文法,也会毫无头绪可言。
这便是授道的重要性!
因此,洛言给第二灵身的建议,便是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不要把目光一直放在当下,要看的更远。
无论是愿力也好,预知能力也罢,因果力也行!
都不要急着下结论,先一一尝试了再说,那时才有论断的资格。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这叫行。
艰苦之境,身亲尝之,这叫知。
有行,有知,方为知行合一!
这才是真正的道!
经过主身的一阵点拨,第二灵身这才醒悟过来,之前确实是自己太过主观臆想了,这对修行大道法则不利。因为他没有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
所以,跳出天衍宗的龙阳子给出的因果力框架,转而按照主身的建议进行修行,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比如尝试用信仰之力,也就是通过香火愿力,去接触那些人的愿望,是否就可以不遵循龙阳子口中的因果律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