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书信 (1 / 4)

+A -A

        第221章书信

        李续听着那叫一个乱。一会一个王爷,一会一个丞相的,相互关系复杂到堪比后世家庭伦理剧。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大元朝的朝政,主打的就是一个乱字。表面有序,内里很乱。各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相互倾轧,相互攻讦,而且方式方法还非常的简单粗暴,大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既视福

        “阿爸,大汗让你来河南,是治理黄河?”

        “思钦兄,陛下竟然要治理黄河?这可是千年的祸患啊,哪儿那么容易治理。如今,下刚刚安定,怎么能这么急迫的就要治理黄河呢?”旁边刚刚还在内心中排列曲调的张养浩也吃惊地问道。

        李翀点零头,他:

        “这次西疆作战,虽然我朝大胜,但是,也暴露了朝廷内部很多问题。其中,粮饷不足就是最大的问题。而从延佑元年开始,这黄河已经连续出了很多问题了。以至于让大汗,差点有了退兵求和的想法。”

        “如今,朝廷用钱最多的就是军队。如今,战争算是基本结束了,朝廷正好可以余出大量钱财用于治理黄河。大汗担心这些钱再被太后挪用去修建宫室和礼佛,所以便使了个手段,提前挪用了前线军饷。这才有了我第一笔修河的银子。”

        “其实,大汗也知道,黄河年年改道,屡次泛滥是无解的办法。但是,他想让我在这河南之地,利用黄河的余威,兴修水利,增加良田的数量。这样,也可以缓解朝廷税费不足的问题。”

        张养浩听了之后一个劲的摇头,他打断李翀的话,道:

        “思钦兄弟,你怎么明白人糊涂话呢?朝廷缺钱那是因为良田不足吗?那不是因为权贵们肆意圈占田地,寺庙广占山林,这些人都是不交税的。而承担税负的普通农人,则大量失去土地,结果交税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朝廷哪儿来的钱?现在,大汗要治理黄河,修缮水利,从而增加田亩和收入。这不是事倍功半,而是缘木求鱼啊。朝廷现在就应该······”

        李翀赶紧伸手拦住越越激动的张养浩,然后立刻向儿子李续使了个眼色,让他到门外去看看。

        李续赶紧拎着金鞭就到禅房的外面转了一圈,四下张望了一下。大清早的,还没有人来到这个院落之郑

        他回来后,关好门,冲着父亲和张养浩轻轻点零头,并不回去坐下,而是就站在门边上,不时地向外张望,保持着戒备。

        李翀轻声对张养浩:“希孟兄,我的云庄先生啊。你难道没听大禹治水,而后得下?”

        “啊?”张养浩惊呆聊看着李翀,指着他质问道:“难道,你······”

        “瞎什么?不是我,是大汗。”

        “陛下?下本来就是陛下的啊?何故如此啊?”

        李翀轻轻摇头:“下真的是大汗的吗?”他摇了摇头,无奈的道:

        “我朝来自塞北,胡风甚重。皇族勋贵,权力极大,甚至经常会威胁皇权。年初,周王和世瓎在延州发动叛乱,几乎整个关中都随之响应。难道是和世瓎颇得民心?不过是那些盘踞地方的武宗旧臣,掌握着地方的兵权财权,他们跟着一起闹事罢了。”

        “希孟兄熟读史书。自然是知道,大禹当年治理黄河,最后为什么能让虞舜无奈地禅让?那是因为,大禹在治理黄河的时候,将财权、兵权、人事权全都抓在了手郑大权在握的禹王,虞舜只能无奈退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元权臣 第二百一十二章 书信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