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钱 (3 / 4)

+A -A

        李续记得很清楚,出征前他最后一次跟老管家阿拉坦巴根核对账目的时候,王府库房中的存钱,就有七八百万贯,还有大量的黄金、珠宝和铜器。就这,还没算上即将押解进京的八十万贯盐场的进账呢。怎么现在就没钱了?

        “家里出什么事儿了?怎么就没钱了呢?。去年我走的时候,我当时还核对过账目,记得咱家有八九百万贯呢。我听我阿爸过,大汗为了修黄河,才用了五百万贯。咱家可有八九百万贯呢,这他妈的修长江都够了,怎么就没钱了?”

        阿兰达撇着嘴摇了摇头,:

        “没有修长江,但是给圣母太后修兴圣宫的园圃,还有上都的穆清阁就花了三四百万贯。后来,大汗舅舅还跟咱家借钱,以便于赏赐那些支持咱们的西道诸王。再有,前几的元日大典和献俘省会,朝廷也没钱了,上上下下急的直打转。也是额吉拿了两百万贯,送给大汗舅舅应急,这才搞的那么盛大。”

        “啊?大汗朝廷是拿咱家当聚宝盆、摇钱树了?哪儿有这么干的?”李续瞪着眼睛反问道。

        纳忽出叹了口气,解释道:“打了这么久的仗,朝廷是一点钱也没有了,这才出此下策。而且,圣母太后的意思是,以后就让咱家扑买浙江、江西两个行省的商税。”

        “扑买”就是包税制。宋朝开始出现,是指政府将一定时期里某项捐税,以一定数额交由私人包征包解的制度。这一制度,虽然节约征税成本,但是实际上是害国害民的政策,是导致元朝百姓生活极度困苦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咱们赵王府扑买两个行省的商税?万万不可啊,这事儿咱们不能答应。这个时候,不能算经济账,要算就算政治帐。”李续使劲摆手道。

        纳忽出眼睛一亮,问道:“你也觉得不应该接受?”

        李续点点头:

        “挣钱的法子多了去了。但是,这种代替朝廷,扑买地方税务,而且还一下子是两个最富饶的行省。这要是接受了,岂不是对账销账之后,就跟朝廷、跟太后和陛下,情帐两清了嘛。甚是不妥啊。所以,我觉得咱们不能要这个赏赐。朝廷比咱们更缺钱,咱们应该想个办法,让朝廷和咱们一起挣钱,而不是从朝廷身上挖钱。”

        “啊?还有这种好事儿?”阿兰达问道。

        “你听过专卖制度吗?”

        “知道,盐铁茶马其实都是朝廷专卖。怎么,你是这些事情都交给咱家?”纳忽出久在寿山大汗身边做怯薛,很多朝廷的事情要比别人知道的多。

        李续摇摇头,笑着:“当然不是。这些东西牵扯的人太多,咱家接了可要得罪半个下的人。我是西疆。”

        看着两个家伙没明白,继续解释道:“现在察合台汗国那边,其实已经基本平定了。从中原运往西疆的货物也就畅通无阻了。与其扑买中原的两个行省,不如将西疆的买卖全都交给咱家独家专卖。”

        李续一指纳忽出,道:

        “畏兀儿部的亦都护纽林,不是把他女儿也嫁给你了吗?这就是咱们家能垄断西疆贸易的最大优势之一。而且,舅灸很多旧部,同僚,还有战友,如今依旧驻兵西疆和河西走廊一带。再加上朝廷如果给了咱们西疆物资的专卖权。到时候,朝廷照样有税收,咱们则拿大头。还怕缺钱吗?只怕不出两年,王府的钱窖就要再扩大了。”

        纳忽出已经完全听明白了,不住地点头。不光是为了李续的主意,也为了自己而心中默默点赞。

        他对于撺掇弟弟阿兰达,带着李续过来以看房的名义,从而逼着他尽快想筹钱的法子,觉得自己太英明了。

        这个家伙明明就是点石成金的人才,非要钻到杂种堆儿里去挣军功,简直是暴殄物。还是赶紧拉过来给自己做帮手才最重要。

        一旁的熊二还是没听懂,着急的问道:

        “你的那都是以后。我问你现在怎么办?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你别忘了,再过一阵子,咱们哥儿仨可都要结婚。他娶铁木迭儿的侄女,你娶宝音郡主,我娶米亚公主。这可都是大钱,家里现在最多也就四十多万贯了,根本不够啊。”

        纳忽出白淋弟一眼,心中,这家伙也就是个没头脑的莽汉。人家图勒话都到这份儿上了,你竟然还问怎么筹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元权臣 第二百二十四章 钱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