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星 第3节 (2 / 3)

+A -A

        她找到了电影学院历年奖学金的获奖名单,顾启明连续四年拿了一等奖。他的本科毕业作业《有风在追我》被学校选送参加了first——这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青年导演大奖——初出茅庐的顾启明凭借这部作品,一举拿下了大学生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奖。

        顾启明一战成名。

        在万众瞩目的领奖台上,在无数闪光灯围绕的光圈之中,顾启明眉眼犀利,锋芒毕露。他穿着一身笔挺西装,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奖杯。

        他笑得是那么耀眼,他大声宣告自己的梦想:“我是顾启明,今年二十二岁,来自首都电影学院!我的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导演!”

        那一刻,仿佛未来的一切荣光都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

        ——然后,他就销声匿迹了。

        郝梦在网络上搜寻了一遍又一遍,却再也找不到关于他一丝一毫的消息……仿佛顾启明的导演之路,在四年前戛然而止。

        他没有继续拍电影,他没有任何作品,他像是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一样,再也没有留下一帧镜头。

        偶尔有些影迷会在社交平台上留下一些只言片语:“四年前那个拿了大学生导演奖的顾启明,现在在做什么?”“《有风在追我》非常有趣,那导演后来拍过什么片子?”这些问题无人应答。

        看到这样的结果,郝梦觉得不可思议。

        她发现,她认识的顾启明忽然多了好几重身份。校友会上的学霸校草,镜头下的明日传奇、自信的青年导演……以及重逢时,那个收敛住全身光芒的老同学。

        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顾启明呢?

        ……

        读博是没有休息日的。周六一早,郝梦又一次出现在了实验室里。

        很多外行人对天文学有误解,以为天文学研究,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拿着望远镜去野外观星。

        实际上,“观星”(准确来讲叫做“观测”)仅仅是他们工作里最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且他们所观测的星星绝大部分无法用肉眼捕捉,需要借助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才能捕捉到几万光年以外那些或活跃、或泯灭的星系。

        天文工作者大部分时间都是闷在实验室里做理论模拟,用程序去推测宇宙的某个角落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

        你坐在计算机前,每天日复一日的编代码、写程序。只要你稍一疏忽,你所创造的程序宇宙就会因为数据过分冗余,直接坍塌成超弥散星系;在那星团上原本可能诞生出来的智慧生命,也会因为你在某行代码上的粗心大意,直接消弭于无形。

        在这一刻,你就是一个最拙劣的造物主;你毛毛躁躁、你摇摆不定,你并不知道你每次敲下回车键,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掌中星 掌中星 第3节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