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煮和手巾 (3 / 3)

+A -A

        奥斯陆的时光很慢很悠闲,和挪威人的个性很像。

        下午,慕烟来到爱德华·蒙克美术馆。其实她对这个画家的好奇由来已久。

        她最早接触的是德国表现主义,因为锦秋。南加大的电影专业世界知名,锦秋上学期的期末作业《幻想鲸鱼》就是致敬了罗伯特·维内1920年的作品《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审美里,含蓄和内敛是主流。而现在,一群在异国他乡年轻人,挤在简陋的暗房里,第一次被这种不同于东方的无比直白强烈的艺术情绪所感染。

        酒精渲染下,人总是变得格外敏感。慕烟忘记最后他们聊了什么,话题的最后,有人谈起蒙克,那个对表现主义产生极大影响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是用痛苦织就的。在电影诡异的背景音之外,慕烟听见有人在啜泣。

        而现在,慕烟站在画作《分离》面前,眼眶发热,灵魂飘忽。某一刻,她觉得自己融进了画里。那个飘然远去的白色女人是她,而被留下的悲伤得不能自已的黑色男人是慕泽。

        焦虑、忧郁、孤独、异化、疾病、死亡、爱情,蒙克用极其赤裸的笔触,淋漓地具象化了生命的绝望。寂寞而压抑的基调不仅是他画作的主题,更是他生命的主题。放大的细节,夸张的情绪,强烈的对比,他以画笔铺路,探索人类意识的最深处。

        跨越时间和空间,令后人得以在某个时刻与其共振,历史浩汤前行,生而为人的痛苦从未消失。比如,此刻的慕烟——

        少女已然模糊视线。

        “我想你会需要它。”

        一方折迭完好的灰色手巾递到面前,慕烟愣了一下,侧身看见了一身高定西装的英俊男人。

        “需要我帮你擦吗?”那只漂亮的手抬了抬。

        慕烟想起来了,前天晚上,就是这双好看又笨拙的手,给予她久违的快感。

        手帕划过眼角,掠过鼻尖,是他的味道,像特罗瑟姆郊外的独有冷香,曾无声地包裹着她不为人知的脆弱和欢愉。

        她不敢再看,偏过头,轻声道谢。

        “你也来看画展?”她收敛了情绪。

        黎湛目光温柔,唇角含笑,“如果我说,我是被你吸引而来的,你信不信?”

        ————————————

        【作话】我想专心写黎湛戏份来着,弟弟又出现了。我发誓,下一章绝不让弟弟出现。

        黎湛:真的会谢。ヽノ

        弟弟:我也会谢……!!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难解(骨科×1v2) 关东煮和手巾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