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们还能回去吗 (2 / 3)

+A -A

        “阿文,吱一声儿,知道你没睡。”

        “吱”

        “......”

        “靠,这气氛一下没了,你要对我负责,你说。。。”

        “得得得,明儿我买烟,不早了睡吧。”

        屋里静了下来,除了沉重的呼吸声,只有外面纷乱的雷雨。

        床上靠里的陈文虽然没了下文,整个人却全无半点睡意。

        他实在不想打击两个好兄弟,如果不出意外,哥几个大概率怕是回不去了。

        因为此“陈文”而非彼陈文,虽然人还活着,灵魂却换了另一个人,正因为如此,知道更多两人不知道的事情。

        原主陈文高中堪堪毕业,就被街道办给报上名发配到离家数千里的农场了。

        在“陈文”的记忆中这次轰轰烈烈的下乡总共有三次。

        从五五年到五八年,下乡的青年人数总体上是比较有限的。

        而且以城市的工人、干部子女为主,到了六八年开始大规模的初高中青年知识分子下乡。

        到后期的七三至七六年,总人数达到了一千六百余万。

        陈文来东方农场的时间是七六年,算是最后一批下乡人员,可算是“赶上了”。

        至于同床的张宁为什么会说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还得从两年前,也就是七八年年底说起。

        七八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出现了。

        导致这次事件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下乡工作会议在京城开了40多天后。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四十条》。

        这个会议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最致命的是这个条款里还明确规定,今后下乡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泸上女知青徐玲先的去世,成为这场事件的中心爆发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八零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1章 我们还能回去吗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