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再临秦淮河 (2 / 6)

+A -A

        “在前辈面前,当不得说客二字。”

        崔书生又上下打量他一眼,“见你也是读过书的,别一口一个前辈,丢不丢人。”

        徐长生捉摸不清他的想法,只得顺着他的话说道:“见过先生。”

        崔书生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带着他继续沿着小路,走进了一片竹林。

        “既然是当说客的,又是白飘道友的弟子,那么也不为难你……你回答我几个问题便是。”

        面对这的的确确的善意,徐长生自然急忙答应下来。

        崔书生沉吟道:“圣人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此言何解?”

        儒家授课。

        原主是个读过几年书的,徐长生后来也偶有见书生问道,因而对于眼前这情形,也并不意外。

        所以他先是朝着天边遥遥拱手,才正声道:“圣人所言……”

        不等他说下去,崔书生便直接打断道:“问的是你的心里话,纸上文章就不用说了,若还是这般……钱家这事就不用谈了。”

        “学生知晓。”

        徐长生转而说道。

        又沉默了片刻,他才回道:“这话不具备普适性。”

        “哦?”

        听到自己没听过的词语,崔书生顿时来了兴趣,他停下脚步,走到竹林间坐下,“普适性?此言何解?”

        徐长生要的也就是这效果。

        他端着双手,缓缓说道:“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对于大部分来说,都是不合适的,所以说不具有普适性。”

        崔书生稍一回味,便知晓了,颔首道:“你继续说。”

        徐长生答道:“人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其首先得是个人,其有生老病死,有衣食住行,而抛弃这些去谈道义,在学生看来,完全就是放……就是不妥当的。”

        “就如现在这般,学生和先生能坐在这安心说话,便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衣食住行之忧,也能吃饱喝足,所以才如此安心。”

        “而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了,还要他去追求所谓的道,追求所谓的君子,学生认为,这是在抹除一个人的天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从聊斋开始修改命数 第152章 再临秦淮河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