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一个小丑 (1 / 4)

+A -A

        “命令,孟绍原务必在5月16日前到达宁波,此令不得有误!”

        一份措辞极其严厉的密电,一大早的时候,就放到了孟绍原的面前。

        宁波?

        做什么?

        发生什么重要情况了?

        孟绍原百思不得其解。

        上海到宁波极近,还有专门的沪甬航线,每天都发几班船,这条航线各个航运公司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些残酷。

        打从清朝开始,无数的宁波人便纷纷到上海来讨生活,以至于在上海形成了强大的宁波帮。

        在大上海,俗话说宁波人做金融,无锡人做实业。那些鼎鼎有名的金融圈大佬,比如虞洽卿等人,十个里面倒有九个是宁波人。

        “买办”这个行业,就是宁波人开创的。

        最早的“买办培训机构”,招聘的大多都是宁波籍的子弟,教授他们英语以及贸易窍门,使众多宁波人有机会与洋商打交道。

        而且宁波人特别聪明,为了快速的掌握英语,“上海买办始祖”穆炳元还把英语编成宁波话的顺口溜:

        “来叫克姆(come)去叫戈(go),一元洋钱混淘箩(),廿四铜板吞的福(),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

        也正因为如此,上海“宁波帮”同乡大多会说“洋泾浜英语”。

        抗战爆发以后,宁波商人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气节。

        比如那个上海滩商界大佬,担任过上海总商商会会长,全国商会副会长,有名的“赤脚财神”虞洽卿,在上海沦陷之后,断然拒绝出任上海伪政府市长。

        并冒着生命危险,与意大利商人泰米那齐合伙组织了中意轮船公司,到西贡、仰光等地运米,以解决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

        孟绍原和宁波商人也打过交道,明里暗里也帮过他们一些忙。

        虽然不知道这次去宁波的任务,可孟绍原想了想,还是拨通了许成波办公室的电话。

        结果一问,许成波不在公司,去了国际饭店,又把电话打到国际饭店,等了好大一会,才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许成波带着喘息的声音:

        “哪位?”

        “我,孟绍原。”

        “孟老板,您可算打电话来了啊。”

        怎么好像满腹委屈的样子?

        “您再不打电话来,我可要撂挑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成小奶娃各种做肉高H 第七百章 一个小丑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