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十几封信。
有孙祥斌的家书、写给朋友的信,也有所谓的“通工信”。
从笔迹上来看,字迹一模一样。
孟绍原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破绽来。
当然可以找局里的笔迹专家来鉴定,但那有些耗时间。
而且,一旦大张旗鼓为孙祥斌平反,只怕又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孟绍原翻来覆去把十几封信不断比较着。
吴静怡也不打扰他,就坐在一旁陪着。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一个小时过去了。
孟绍原忽然起身,拿起几封信,走到窗口,对着眼光似乎在那比对着什么。
又过了一会,他转过身来:
“通工信,不是孙祥斌写的!”
吴静怡一点都不惊讶:“你找到证据了?”
“是的,找到证据了。”
孟绍原扬了扬手里的信:“每封信的最后,都有‘祥斌顿首’这几个字,问题,就出在‘顿’字上。”
这是繁体的一个“顿”。
“右边‘页’当中是两划,其中下面一横特别粗,看起来这是孙祥斌的书写习惯。”
孟绍原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其实,模彷者搞错了!这一横不是粗,而根本是一个错别字!孙祥斌,一直把‘页’当中的两横写成了三横。
他字写的粗,很难看,‘页’字收口很小,所以,第三横就和第二横在一起了。你看,这所谓的第二横,有个明显的右上跷的笔迹,是他想和第三横区分开来。
但这字?真他妈的是难看,我也一直以为他第二横就是写的粗。一直到我发现他的右上跷的笔迹,才忽然灵光一动。
你到明亮处仔细看,忽发现第二横,其实是两笔写成的!他写的家信、给朋友的信,‘顿’字都是这么写的。
但是在‘通工信’中,‘顿’字,根本就只有加粗的一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