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参战。
但战争初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境遇,为了不挫伤美国军民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士气,罗斯福开始采取更为严格的新闻管制措施。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只想让你看到他们愿意让你看到的东西!
美国不仅有负责检查美国国民与外界的通讯往来,抹杀那些对美国不利的战时新闻的“新闻检查局”,还有负责战争新闻编辑,剔除对美国不利内容的“战时新闻局”。
孟绍原很了解,这一制度在美国一直都存在着。
从朝鲜到越南,从越南到伊拉克,美国政府始终都在把持着舆论。
在朝鲜,善于包装自己的麦克阿瑟将军携二战胜利之威,认为美军“天兵一到,蝼蚁自逃”,且他自诩在新闻界颇多故交,是以对于那些跟随美国军队由日本前往朝鲜的大牌记者大开绿灯,摆好姿势享受媒体赋予的光环。
麦克阿瑟成功发动了仁川登陆,与之关系默契的新闻媒体大肆鼓吹,最终促成麦克阿瑟一战封神。
但随着志愿军的参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再度在朝鲜战场上全线溃败。大量有关长津湖等战役的报道,令美国军队颜面扫地。
面对新闻媒体的批评,麦克阿瑟气急败坏,一改对媒体大开绿灯的作派,要求美国政府迅速实施全面的、正式的、强制性的新闻检查制度。
1951年1月,为了维系美国军队的正面形象。美国政府要求所有有关朝鲜的报道不能出现损害联合国军士气或者令美国及其盟国和中立国感到为难的一切言论。
按照五角大楼给出的条例,如果有记者严重违背相关条例,可能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对此,记者们吐槽,按照这个标准,“撤退”一词也应改成“朝后方进军”。
战争后期,擅于在报端或影视中营造自己光辉形象的美军却安安静静,好像这场战争没有发生一样。
这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
即便到了网络时代,美国依然如此。
为确保在全球网络舆论战中取得主动,美军建立国防媒体局,操控九颗卫星第一时间向全球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消息。
所以那些总是鼓吹美国是最言论自由之地,黄皮白心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孟绍原的话,让克丽丝塔也无言以对。
她清楚,针对一个在前线立有战功的美军将领的负面报道,是无法出现在报纸上的!
更何况,他“仅仅”只是殴打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菲律宾女人?
克丽丝塔沮丧了。
可是,孟绍原却忽然说道:“记者小姐,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难过的。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好人未必有好报,但是坏人一定没有好报。现在,你已经看到了迪隆上校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愿意协助我,让这个上校得到应有的惩罚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