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德桦是大明星,喜欢的粉丝很多,不论其它的原因,仅凭若是开了这条先河,那么必然会有很多粉丝争相效仿。
而这个问题,在之后,刘德桦在媒体上有过正面回应。
他关于杨丽娟其人只说了一句:“要爸爸卖房卖肾来见我,这就是不忠不孝”。
无论这句话是之后面对舆论才想出来的应对话术,还是事前真是如此认为。
事实是,这句话说的确实没错。
进而也阐明刘德桦先前不安排和杨丽娟见面的核心原因。
杨丽娟所代表的追星价值,已经完全超越了娱乐圈中粉丝和偶像的界限。
而后来更上升到父亲卖肾也要帮助她追星的地步,更让整个社会为之咋舌。
刘德桦的团队若是应下,等同助涨这种现象出现。
遗憾的是,当年的社会各界并没有过早地阻止杨丽娟的行为,甚至一度有媒体推波助澜,让杨丽娟及其家人的追星行为更加的一发不可收拾。
人都有其群体性,杨丽娟及其家人却缺乏这种群体认同感。
他们一家人的思维和行为在当年完全和周围的生活脱节,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家人最后迷途不知返的关键,因为周边没有人可以用一种有效的沟通阻止他们一家三口的异于常人行为。
人的身上一旦有了某种异于常人,且并没有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的特殊性,周围的人便会将其定义为边缘人物。
而杨丽娟及其家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被定义为边缘人物。
又因为杨丽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疯狂的追星族(虽然杨丽娟本人不这么认为),并且为社会批判追星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所以从周围的人,一直到新闻媒体,开始用一种猎奇的眼光,审视并讨论杨丽娟及其家人。
为了能够接触到这家人,媒体们开始通过和刘德桦相关的元素,与杨丽娟和其家人交流。
由于很多媒体人并不懂得杨丽娟所谓的和刘德桦见面,所以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安排杨丽娟和刘德桦见面为借口,以此接触和了解真正的杨丽娟及其家人,以便向满足公众好奇心的同时,能够探求到这家人的真实“追星心态”。
事实却是,这种安排,在某种程度上,一步步将杨丽娟及其家人推向绝境。
杨丽娟当时不懂得自己的少女情愫,认为她对刘德桦日思夜想的情感冲动,是两人之间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而之后,关于杨丽娟追星的种种行为,其实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对偶像的认识中。
所以杨丽娟后来说的她并不能被完全定义成一个追星族,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再加上杨丽娟的父母,因为出于对女儿的溺爱,而失去了对杨丽娟行为理智客观的判断,则进一步促使杨丽娟疯狂的追星行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