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如果好莱坞要翻拍,可以邀请我去执 (4 / 6)

+A -A

        三者构成金字塔结构的顶端。

        按照理想化的愿景,是应该相互配合、并相互制约,形成利润、品质和管理的完美融合。

        换言之,导演中心制下,导演的话语权尽管最大,却也要认真考量制片人的声音。

        好比张一谋与新画面的张卫平,冯小钢与华宜的大小王一样。

        两位大导演虽然在各自执导的戏中话语权最大,但是使用哪些演员或者其它各方面的事情.出品人或者制片人同样有绝对的话语权。

        其实,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初期,有一定品质的国产电影产量是极其有限的。

        风险主要集中在导演是否具备影像叙事的能力以及题材的选择上。

        这个阶段,只要艺术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兼顾影像叙事的连贯性,基本上就能从市场上获得收益。

        简而言之,千禧年前后,观众观影主要看导演是谁,再看主演阵容,以此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并决定是否走进影院买票。

        自2008年后,观众对国产电影的需求开始趋向多样化,很多观众的观影目的不再是为了看一部“某个导演的好电影”,而是会选择观看的是“自己想看的那一类电影”。

        自此,电影从“产品时代”正式迈入了“营销时代”。

        于是,一批拥有市场思维、对市场需求判断比较准确的“制片人式导演”开始步入前台。

        这一点,在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体现的尤为明显。

        而制片人式导演,可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一切都是导演说了,制片人不过是帮助导演管理剧组的打工人。

        至于出品方,虽也有话语权,但一般只是投钱。

        一切,听导演的。

        而在“制片人式导演”的时期,因由又进入了流量时代,随即产生了“大牌演员中心制”。

        简而言之,就是带资进组的大牌演员说了算。

        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很多,赵燕子、章紫怡等等都是。

        比如说赵燕子出演《画皮》,本来是给周讯作配,硬生生让剧组修改剧本抬升她的戏份,与周讯担任双女主。

        又比如章紫怡,出演《攀登者》这部戏,本来她的戏份并不多,同样硬生生要求修改剧本,然后将一部正能量的大男主影片搞成爱情片。

        可以说,自08年后,国内是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式导演中心制、大牌演员中心制并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华娱从2004开始 第332章 如果好莱坞要翻拍,可以邀请我去执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