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我去接你 (3 / 7)

+A -A

        比如《台北行》这部电影,就算日后《生化危机》会登陆内地院线,就算这年头院线还在上映鬼片,就算卫视台还在播放《第8号当铺》。

        没有韩三坪、没有中影出面,他拍大概率是能拍出来。

        但.别想能在院线上映。

        “我也觉得王导大概率会过几年再去好莱坞。”一人接话。

        其中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无需多做追叙。

        “不管怎么样,反正我是希望王导越晚去好莱坞越好。”一人发自内心的说,“有王导在,我们这些人也能多一些机会。”

        这话,其实还算是考虑到周讯在这里,说的比较委婉。

        放眼内地的电影资源,无不都是有名有姓的,一般的艺人根本就得不到机会。

        且不说华宜、冯小钢,就说张一谋与新画面。

        张一谋所执导的电影,除开本就知名的大牌演员之外,所谓的谋女郎,基本都是新画面、或者张一谋自己的签约艺人。

        王树就不一样,因由不做艺人经纪,是真在演艺圈内挑选演员。

        如此一来,就给了很多人机会。

        比如这次的《台北行》,声势如此大的大制作电影,杨孜、张壹山、吴钢等人全都是通过试镜拿到角色。

        虽说杨孜、张壹山或许是年龄符合剧本角色占了优势,但.每个人都知道,如果这部戏不是由王树自编自导,那么这两个角色大概率会修改成大学生设定,再由投资方、制作方内定好的艺人出演。

        而不是交由杨孜、张壹山这两个童星出道的电视小演员出演。

        好比《赤壁》这部电影,投资方与制片方为了塞演员,剧本不停的修改。

        为了给张志铃和赵燕子加戏,各种魔改。

        除此之外,原本没有陈恏的角色,自橙天参投后,修改剧本又有了陈恏的角色。

        而后陈恏与橙天解约,《赤壁》剧本又没有了陈恏的角色。

        一部戏的剧本,在保证大致故事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演员不停的修改。

        都是圈内人,一大堆例子让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台北行》换成华宜等公司投资制作,那么杨孜与张壹山的角色根本就轮不到她们,而是会修改剧本,换成适合华宜公司的艺人出演的角色。

        这种大制作影片,角色只会内部消化,根本就不会流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华娱从2004开始 第383章 我去接你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