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提前落户的歼11 (2 / 3)

+A -A

        “这样提气的表态,我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没听到过咯。”

        尽管茂密的发量让何明看上去不太显老,但他其实已经在112厂工作超过30年时间了,甚至参与过当年歼6甲飞机的国产化制造工作。

        “我想科工委方面应该早就有这种打算吧,刘院士他们拿出来的东西不像是没有过准备的样子。”常浩南回答道:

        “涡喷14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顺利完成测试,算是给了上面足够的信心来推进这件事。”

        尽管那位丁主任在开会时候原封不动地引用了他在电话里说过的一些内容,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常浩南并不觉得自己只凭一席话语,就能够对这种根本性的政策走向产生影响。

        因为这种事情,并不只是科工委拍了板就能作数的。

        “信心好啊……这些年咱们最缺的,就是信心了。”

        何明抬起头,语气中满是感慨:

        “你还年轻,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有些时候,拦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都是那些自己人。”

        “稍微遇到点问题,就搬出那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论,这种时候,有伱们打的这支强心剂,太重要了。”

        常浩南看了看旁边情绪有些波动的何明,觉得自己是时候换个话题了:

        “对了,先不说涡喷14的事情,我刚来的时候看到厂里面好像有什么大动作?”

        “你不知道?”

        听到这个问题的何明一愣,然后想到了什么:

        “哦对,你们这段时间在涪城,可能还没听说。”

        “这个月初的时候,我们跟俄方正式签订了转让苏27生产许可证的协定,所以陆续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和生产设备要运到这里来。”

        听到这个回答的常浩南也是一脸意外:

        “苏27……谈下来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协定原本还要再晚两个月,到1996年12月才正式签订。

        “是啊,苏霍伊方面突然做出了相当巨大的让步,所以谈判过程顺利了很多。”何明说到这里,语气突然带上了几分笑意:

        “而且说起来,这件事情跟你还有关系呢。”

        “这……我自己怎么都不知道?”常浩南觉得自己好像突然跟这个世界脱节了。

        “04号原型机重新首飞那次,杨总师特地让几个在112厂的苏霍伊技术顾问在旁边看了全程,然后没过几天,就听说那边的协议顺利签订了。”

        合同谈判这种事情说到底,手里没有牌,什么都没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3章 提前落户的歼11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