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逐渐成型的航空产业 (2 / 3)

+A -A

        但如果其它板子的长度没问题,甚至略有超出的话,那么把木桶向没有短板的一个方向倾斜,总归还是能多装一些的。

        眼前这个跟前世几乎完全不同的空警200,就是用雷达天线设计的长处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运8作为载机的短处。

        虽然肯定是不如直接换个靠谱的平台,但在眼下急着用的情况下,也已经不错了。

        站在常浩南身后的梁绍修推了推眼镜:

        “到底是常工啊……要是搁在我们厂,就这几个小问题,恐怕有可能要拖个一两年时间,要是耽误了项目时间表,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梁工也别太妄自菲薄。”

        常浩南回过头,示意对方可以开始打包数据文件,同时安慰道:

        “搞工程嘛,还是突出一个循序渐进,你们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再做其他项目的时候就会熟练起来,182厂设计室以前毕竟只是个负责仿制型号的小单位,现在能逐步承担起设计任务来,已经是很快的进步速度了。”

        梁绍修坐到电脑前面,开始处理储存好的工程文件,然后叹了口气:

        “还是有些惶恐啊……”

        “眼看着其它兄弟单位一个个都进步神速,三代机、客机、直升机搞得风生水起,就连以前一直跟我们难兄难弟的贵航,最近都拿出来了一个新型号教练机,前几天我们厂有同志去筑城出差,听说他们连前机身都快要造出来了。”

        常浩南本来没想说贵航那个教练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的手笔,但是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还是几乎下意识地开口:

        “他们进度这么快?”

        要知道孙惠中是上个月才回去的。

        他当然知道,上一世,贵航在生产FTC2000G的过程中也创造了速度记录——从设计到首飞9个月、从开工到首飞4个月。

        几乎是在公众号上每天直播原型机生产进度。

        但是真正直观感受到的时候,还是相当震撼的。

        这可是个新飞机。

        而且那是贵航啊,云马厂。

        全国航空系统里条件最差的地方了。

        一个月能到前机身快下线的进度,说一声奇迹不过分。

        “确实是很快……”

        梁绍修刚说了半句话才反应过来:

        “等等,常工您也知道这个教练机项目?”

        “呃……”

        这个问题让常浩南一时语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28章 逐渐成型的航空产业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