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就是准备的稍微充分了一点,对于专家们的很多高水平问题都提前准备好了对策,所以整个流程可能会顺畅一些……”
旁边同样在收拾东西的另外一名专家也接上了话,用更加精炼的语言总结道。
他的语气颇为轻松,顿了一下之后又半开玩笑地继续道:
“嗯……”
“二位前辈说笑了,评审会嘛,共同讨论,共同进步,不管是争论也好和谐也罢,都是为了项目能顺利完成。”
虽然常浩南本人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庆祝的必要,不过毕竟是盛京军区方面做东,既不用他,也不用从项目经费里面出钱,也不好过于强硬地推辞。
听到这句话之后,刘振响反而犹豫了一下:
“你们项目的这次评审,跟正常情况确实……有点差别,倒也不太好作为什么参考……”
一般来说,哪怕主持项目的负责人水平很高,充其量也就是把评审会开成诸葛亮会,大家群策群力,总归是能找出并解决一些问题的。
“但是更远的不说,就80年代中期以后的这些项目,每一个的设计评审环节几乎都不一样。”
不过,到了他们这个层面,仅仅发现问题那只能叫口嗨,关键在于你要提出一个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但想了一路,也没想到还有什么能够补充的内容。
……
路上,常浩南再次找到刘振响,说出了自己这两天以来一直在想的事情。
只不过说辞委婉了一些。
常浩南点了点头:
“其实我之前在翻一些研究资料和项目档案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只不过一直不是很直观,这次亲自参与过一次设计评审之后,才又多了不少想法。”
简单总结就是——涡扇10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是因为有我,但未来不可能每个项目都是如此。
就当是发福利了。
包括全程在后面听报告的列席人员,也安排了比平时标准更高的会餐。
当然省力气了。
常浩南第一次引起科工委这一级别的重点关注,就是因为之前对于航空发动机测试标准的重构。
其中既不包括杜义山,也不包括常浩南。
“不过这次你可是给我开了眼了,这常老师的答疑环节,光是一个下午就过了不下十五条具体的技术问题,效率惊人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