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 (2 / 4)

+A -A

        看上去确实干练了不少,但也让常浩南一时间差点没认出来。

        只不过互相之间的配合还有点生疏。

        何明带着常浩南走到进度最快的一架飞机旁边,伸手摸了摸机头尖端的空速管。

        “还有这种事?”

        “我怎么感觉……这個总装形式反而有点像……”

        她顺势话锋一转:

        “说起,我们最近在给歼11做结构优化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尽管他对于生产管理领域并不精通,但也能看出来,在飞机的前后左右,似乎同时在进行着几项不同的工种操作。

        “既然机翼这边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那想必问题出在中央升力体本身咯?”

        &的网格生成算法是常浩南专门过问的。

        “在对歼11的翼身融合体进行结构力学计算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动态重叠网格、动态非结构网格、非结构重叠网格等很多种办法。”

        不过当时的研究重点在于解决脏模型的网格生成问题,对于这类翼身融合体的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复合分析问题确实没有专门优化过。

        “何工,这是……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的四架飞机?”

        听到常浩南头头是道的分析,姚梦娜瞬间来了兴致:

        “现在经过几次优化下来已经好很多了,说明这个办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要能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继续调整下去,肯定能达到理论效果的。”

        “我们毕竟才造了六架飞机而已,生产上的事情,急不来的。”

        “理论上……”

        好家伙,你出自兴趣随便研究一下,就碾压了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同行?

        让不让别人活了?

        不过姚梦娜对此倒是早就已经习惯了。

        根据去年跟苏霍伊公司签署的协议,在三批总共六架的大部件总装机完成之后,112厂就可以正式打通“整机总装线”,进入国产化的下一个步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89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