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写作方面的建议,常浩南自然是照单全收。
而Pro+版本的软件又不是谁都能用上。
但是回想一下,上辈子自己发过的几篇英文文章好像都是这个标题结构,也不免有些汗颜。
基本可以肯定,哪怕是目前还未正式发售的初版软件,国外同行在2-3年内也很难拿出一样水平的竞品来。
更不用说在占据先机之后,的更新迭代速度还要更快。
实际上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这也是一块明显的短板。
“如果是计算流体力学的话,顶刊应该是,计算结构力学的话,顶刊大概是……”
“都是以后的事情,先不说这些了。”
“我之所以毕业就选择回国,也是希望能以一个华夏学者,而不是美国学者的身份,提高我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话语权。”
那么想要在这个方向跟踪前沿研究,或者是做项目的话,就只能选择和己方合作。
说到这里,徐洋转过头看了看旁边的常浩南,停顿了一下之后才继续道:
“不过现在看来,好像还是你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
常浩南随手把文档保存了一下,然后摸着下巴思索道:
“但这篇文章对于两个领域都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不得不说,能靠自己在30岁以前就混到正高级职称,总归是有点东西的。
“常工,论文已经润色好了。”
“你原来那个标题,基于动态非结构重叠网格法的多体相对运动非定常绕流模拟方法研究,中文还行,翻译成倒也没什么错,但我怕编辑直接当成英语初学者的凑数论文给丢了……”
“以前日本人和印度人的英语也算不上规范,但是后来太多这两个国家的人开始当审稿人、编辑甚至主编,这些不规范的内容也就慢慢被大家习惯了。”
“反倒是苏联人,哪怕现在已经解体了,还是很少发表除了俄语之外其它语言的研究内容,我在伯克利读博士那会,组里面甚至专门有俄语翻译,负责搜集和处理这些东西,尤其是控制学理论相关的资料。”
也算是跟他共事许久的徐洋也知道他的性格,迅速收住了话题:
说话间,她非常熟练地从旁边扯过一张椅子,坐在常浩南旁边,以便能一起看到电脑屏幕。
严格来说,这甚至是常浩南重生以来第一次亲自动笔写英语文章——
以她的眼界,自然不难看出常浩南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凑毕业条件只是顺手的,主要还是想以此打出火炬集团在整个研究领域内的知名度。
说话间的功夫,他已经打开浏览器,开始查找爱思唯尔(CMAME的出版社)的投稿页面。
对于她来说,这种感觉确实还比较新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