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常浩南一直以来的行事逻辑。
一行人在办公楼门口分别,常浩南和刚刚一直回办公室等着的张九江往学生生活区那边过去,其他人自然是直接前往学院的招待所。
“只要到关键时候,再稍微扶一下就够了,用力过猛,不是好事。”
郑良群如数家珍地一口气讲完,然后端起杯子,把里面已经凉了的茶水一饮而尽。
上级也是人,也需要信心来佐证自己决策的正确性。
好在刚才知情的都是校领导班子成员,最多再加一个郑良群和张九江。
虽然不近看肯定是发现不了国产发动机和俄制发动机的区别,但如果能在国庆阅兵上出现完全国产化的三代机,哪怕只是寥寥四五架原型机,意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朱才岩此时也接过话茬:
他当然可以用渊图远算或者深谋远虑之类的说法来解释进行慢回报周期长线投资的合理性,但无论如何,都不如直接给出正反馈来得有效率。
“这个计划里面,你们可是加了不少原型机阶段的型号,决心很大啊……”
刚把水咽下去的郑良群点点头:
“对,3组15架直升机楔队,陆航和海航的直9混编。”
“再往后,第五队是轻型歼击机楔形队,总共4组20架歼7E,第六队是截击机梯队,是我们师的3组总共12架歼8C,也是定下来的。”
“第九个是特种机,目前还没确定是把运8J和运8X混编一个三机楔队,还是组三架歼轰电7,第二个方案的话,主要问题是这个飞机看上去跟前面的歼击轰炸机几乎一样,容易审美疲劳。”
到了眼下这个情况,朱才岩当然知道自家院长的意思:
“说起这个,我记得咱们这一届招飞的女飞行员里,就有一个姓常的女生,辽省来的,刚才常总的口音,听着也像是辽省人……”
“那院长,需不需要额外……”
于是干脆直接回答道:
“其实,因为最近这两年航空工业的发展实在是太快,所以……空中编队的一些细节,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后面的第四个,暂定是海军航空兵的歼击轰炸机箭型队,但还没确定是用老歼轰7组一个6机队,还是用大上个月首飞的歼轰7A组一个4机队,这个还得再观察一下新改进型的稳定性。”
虽然这里叫飞行学院,但其实并不只有飞行专业,而其它专业的女生比例,跟某些工科的和尚大学比起来,还真就未必少。
常浩南记得之前对方说过,教练机梯队是最后一个“固定翼”编队,那就说明后面还有不是固定翼的东西。
不过并没有干涉。
郑良群本来想嘱咐一定不能再往外说,但转念想了想,觉得常浩南虽然看着年轻,但恐怕涉密层级比自己只高不低,这话讲出来完全多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