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常浩南坚持要求完成后续的机动干扰测试,她甚至都未必会专门跑这一趟。
所以这次把被干扰的目标换成民用版本也问题不大。
再加上唐一平的英语水平本来就比较一般,导致他花了不少功夫才把这东西的官方名称给记住。
只有一台固定使用的陆基干扰器和一部移动式干扰吊舱可供使用而已。
徐洋稍微回忆了一下出发之前跟电科集团以及海军装备部门领导确定下来的细节:
“水面舰艇部队会配合我们,从一艘护卫舰上发射6枚经过改装之后的鹰击8A靶弹,用来模拟舰艇或者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
在确认飞机本身的状态没有问题之后,唐一平低下头,在面前控制面板左下方的的多功能显示器上选择到了4号挂架。
原则上讲,他升任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以后已经不能算9师的人了,不过实际情况下,升职之后领导提到老部队也绝对都会用这种说法:
“另外,这个演训方法跟我们去年年初试验过的,由歼8C使用霹雳11拦截低空巡航导弹的战法基本一致,技术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是……这鹰击8A是惯性制导加末端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之前我们都是用导弹直接拦截,所以倒是无所谓制导方式,但这次既然是测试GPS干扰效果,那……”
软杀伤自卫反制系统。
至于电科14所的技术人员们,自然是分别上车,前往安排好的住处,并准备在稍后对吊舱进行挂机之前的最后调试和检查。
不对,应该说是肯定不会。
因为实在是不存在什么高难度操作。
“整个测试过程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靶弹射程只有75公里,全过程飞行时间不超过4分钟,所以其中有效拦截窗口只有两分半左右,需要飞行员能及时抓住机会。”
简直离谱。
唐一平倒也不矫情,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
“要不我下午就把团里能飞歼8C的飞行员集中起来,你们确定一下人选?”
“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多飞上几个架次,让更多同志熟悉一下挂载设备之后的飞行特质。”
过去这三天功夫,除了等待护卫舰完成整备出海以外,就是在调试航电层面的功能。
不过后面的徐洋直接摆了摆手表示不需要:
“这方面的事情,还是唐司令更在行,我们相信专业人员的判断,而且歼8C也是新机型,机况应该差不多,您来做决定就好。”
前面的唐一平奋笔疾书,迅速记下了这些内容,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双座机这个没什么问题,25团虽然主力装备是歼8,但还有几架用来给新飞行员做适应性训练的歼教6。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师还有另外一个装备歼轰7的团,可以从那边调来用一下。”
显然,上次已经尝到甜头的他这是要提早做准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