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说想要把俄制远程空空弹给集成到飞机上,所以三角旗那边派了一批技术人员,还有几发样弹过来一起参与项目。”
郭立强快步上前,跟对方握了握手:
“叫我老郭,或者郭工就行。”
“也好,也好。”
所以,基本就已经是明牌了。
郭立强这功夫还没完全从晕车带来的不适感中恢复过来,确实也不太方便马上就谈正事。
在随后的差不多一年半时间里,郭立强也按照之前常浩南随口说的那几种思路,搞过一些基于霹雳11发展出来的项目。
特地带着身后一行人在几架飞机周围转了两圈之后,何明才又继续道:
“我们之所以想到要做这个超远程空空弹的项目,其实也是受到这个升级项目的影响。”
作为导弹设计师,他当然在来之前就知道R33这个型号。
诚然盛飞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相当于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真正的业务还得由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三角旗去谈。
无奈这个导弹说穿了就是个国产化的意大利版本麻雀,潜力搁那摆着。
紧接着,重新抬起头的时候,便看到几个穿着工装的人影从厂房里面走出来。
哪怕郭立强出身航天系统,作为搞空空导弹的技术人员,也总归不可能对飞机一无所知。
F14的用户一共就俩。
相对来说,反倒是火炬集团那边的身份传播范围更广一些。
鉴于最近两年霹雳11的大量装备和出口,这点经费他还是出得起的。
他扶着车门稍微缓了缓,才让有些发黑的视线恢复如常。
怎么就天上掉馅饼到自己脑袋上了?
“哦……这个是常总向我们推荐的,说是你们那边刚结束霹雳11的研发,技术力量应该比较宽裕,有足够的精力接手新项目。”
哪怕他都能把R33的尺寸和基本指标给背下来,但第一次看见这个差不多有两三个人那么大的导弹,还是难免感到震撼。
不同系统的军工总公司之间基本隔行如隔山,虽然常浩南的名字在整个科工委体系里面都算是响当当,但是在航空工业和兵器工业以外,其实没多少人知道他以二十多岁的恐怖年纪身兼两个重点项目的总师。
何明这回答突出一个高情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